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蒙·拉特希望再来北京演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8:27 新京报

  「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系列报道」

  乐手与国内专家盛赞柏林爱乐颇具“朝气”,“天团”指挥偏爱京城观众

  本报讯(记者张璐诗)11月4日和5日,阔别26年再度访京的柏林爱乐乐团,连续给国内乐迷带来了从古典主义海顿到当代托马斯·阿代的音乐。两晚曲目不同的音乐会上,无

论普通观众还是专业界人士,都一致认为刚过知天命之年的“年轻”指挥家西蒙·拉特,给世界交响乐“天团”带来了朝气。西蒙·拉特也表示非常喜欢北京的观众,希望再来北京演出。

  作为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最后精彩,柏林爱乐两晚的演出,保利剧院均座无虚席。西蒙·拉特在台上从头到尾都在笑着,无论在演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还是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生涯》,拉特都像是现代音乐战场上的统帅,一头“菊花”发型与两臂挥洒出的是明亮而对比强烈的音色。在11月5日的演出结束后,拉特对记者说,因为感觉非常好,谢幕的时候便脱口而出“Oh yes”。他说:“我和乐团的演奏家们都很喜欢这里的观众,已经跟有关人士谈过下一次来北京登台的事,只是具体时间还没定。”演出后,记者还采访了1979年随卡拉扬来京的柏林爱乐老乐手阿里克斯·格哈特,以及国内专家的反馈。

  ■业界反馈

  拉特比卡拉扬更友善

   柏林爱乐小提琴手阿里克斯·格哈特:

  26年以后回来,北京的变化令我惊诧,观众的素养更高了。1979年我们在北京演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时候,观众席一直很吵,卡拉扬很生气,因为观众在我们演奏期间还走来走去,而且当时不是音乐厅,只是个体育馆。而这次的观众就跟欧洲的观众没有两样。

  西蒙·拉特跟卡拉扬之间的最大区别还是音色。拉特要求的音色相对更柔和,速度处理得比卡拉扬快一点,可能跟他的年纪轻有关。

  同时拉特给乐团带来了很多新的曲目,我们现在涉猎的曲目,从法国十七、十八世纪的作曲家拉莫,到现代的托马斯·阿代———令人佩服的是,似乎每个时期的作品拉特都是专家。我感觉,全面接触各类作品对乐团的发展很重要。

  此外,卡拉扬与拉特最大的不同是,拉特跟乐手之间像朋友,而卡拉扬则是权威,跟乐手之间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普通乐手都不可以跟卡拉扬说话。但拉特说话那么友善,那么幽默,脸上带着笑容,真让人难以置信。

   他们创造的是音乐,不是音响

   中国演出家协会特聘专家、乐评人陈立:

  西蒙·拉特给乐团带来了新风格,整个乐团音色偏亮,灵活性强,不像以前,乐团以德奥作品为主,音色比较厚重。第二晚最让我感动的是,乐团的表现不仅是音乐,而是表现了整个文化,是我在国内舞台上看过的最棒的乐团。我在柏林的时候年年都听柏林爱乐,在国内也听过维也纳爱乐、费城管弦乐团这些顶级乐团,但他们都不适应我们演奏厅的音响,都没能体现本来的水平;但这次即使在场所方面已打了折扣,柏林爱乐的和谐、配合,既有层次,也完全水乳交融。对比起来,我们国内的乐团重的只是“音”,无意去诠释作品的深度。柏林爱乐演奏《英雄生涯》时,乐团瞬间的爆发力和速度感很突出,他们创造的是音乐,不是音响。

  卡拉扬注重的是磅礴的气势,有一种“霸气”,拉特更重内心的细小变化。拉特的唱片我全有,他录的主要是近现代作品;不过现场来看,这次柏林爱乐演海顿,也演当代的托马斯·阿代的作品,这样安排就是要充分体现乐团什么都能适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