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军区总医院:构建和谐医院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8:57 人民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提出来,医院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必须在构建融洽内外关系上走在前列,确保医院在和谐中创新发展。但从目前医疗市场发展趋势和广大群众医疗需求情况来看,构建和谐医院还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其中关键的是要辩证地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辩证地处理好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在医院内部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

  人才是促进医院发展、构建和谐医院的第一要素,有了高素质的医学和管理人才,医院就有了快速发展的保证。近年来,许多医院为了提高人才技术层次,在人才培养和引进,尤其在人才引进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客观上讲,这一做法在改善医院人才结构、增强医院服务能力、推动医院发展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有的单位没能辩证地从医院人员构成与分布、专科特点与需求、医院现状与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科学地综合分析,结果造成引进或培养的人才没能很好地融入单位整体工作氛围中,在医院内部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相互不信任、互相排斥等内耗现象,阻碍了医院发展。因此,在处理人才引进与内部培养的关系上,必须从单位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应本院院情的独特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努力建设医院和谐发展与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人文环境”。一要确立科学务实的引人思路。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观念,实行“为我所有”与“为我所用”并举的新思路。既要引进一些在全军、全国叫得响的专家教授、知名学者,重点解决好拔尖人才不多、知名度不高的问题;又要引进医院急需的基础性人才,充实到临床一线,解决好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更要着眼医院的长远发展,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要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要放眼全局,只要对医院的发展有利,都可以引进。二要走活“内育”培养路子。要用好内部资源,抓好自身造血工程,充分发扬科主任、老专家带徒弟的“老传统”,组织年轻技术骨干与专家签订帮带协议,狠抓技术骨干短期培训。同时要浓厚求学“攀比”氛围,创造条件,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业务骨干,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摔打提高。三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着力改善管理,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制度,完善薪酬福利配套政策,确保引进并保留人才,既为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毫无阻碍地施展拳脚、拓展事业,为医院创名牌、争荣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又要在全院推广全局观念,化解各种不利因素,消除内耗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在人才的选拔任用上,要将“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延伸到调级调职中,真正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人才内在潜能。前几年,我们医院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选拔任用上,按照“公开推荐、民主测评、资格审查、理论考核、演讲答辩、素质评估、党委研究、用前公示”等方法步骤,率先实行了“竞争上岗”,收到很好效果,在促进医院全面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辩证地处理好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在医患之间构建平等尊重的亲情氛围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条件。当前,医患关系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已成为社会一个广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虽有社会转型、制度磨合、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但究其根源,主要是在医患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相互缺乏沟通和理解。作为主导一方,要把这一矛盾处理好,关键要从医院自身抓起。一要转变服务理念。要在医院大力倡导“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变垂直的医患关系为平行的医患关系,每一个医务人员都要改变“病人是求医生看病”的陈旧观念,放下“救世主”的架子,要时刻把自己当作病人的朋友,从人本的角度出发,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耐心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健康。二要拓宽沟通渠道。重点要解决医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医疗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想方设法地拓宽医患之间的沟通渠道,让患者了解更多的医疗信息,以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理解。近两年,我们先后在门诊大厅和住院大楼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保健知识、用药注意事项、疾病转归知识等内容。专门组织人员编印了各种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处方,在患者就诊后有针对性发给患者。医院还开设了糖尿病、偏瘫、心理疾病等专病门诊,帮助医患之间形成一对一就医的固定关系,将病人所有信息输入电脑,病人再就诊时医生只要调出患者名字就能得到病程治疗过程,而不需要复诉病情。这些细小的服务细节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功能性指南,同时也给患者提供了心理服务,促进了医患之间的相互了解,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三要健全法规制度。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最大的问题是服务质量不高,原因虽有许多,但很大一部分是由医务人员言行举止等细小方面引发的。然而,现在对医务人员言行举止不端行为的规范和处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规制度,行政司法处理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有时只是从道德层面进行批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对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进行法制化管理,建立科学的服务质量评估机制,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接诊医疗过程中话怎么说、衣怎样穿,甚至肢体语言应怎样表达,并明确违规处罚细则。同时,要扩大宣传教育,加强监督检查,不仅让每一个医务人员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也要让每一个患者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监督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以引导医患关系最终走向和谐。例如,为彻底根治个别医务人员医德医风问题,去年我们在全院广泛开展了“全程抓服务、实现零投诉”活动,专门成立了投诉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关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服务管理法规制度,确保对有损医院形象行为的科室和个人,惩处有依据,管理有章法。在病房楼、急诊室等处设立“医德医风投诉箱”,定期收集情况进行讲评。在门诊大厅安装《服务质量评价系统》,诊区环境、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等20多项内容,只要按提示程序点击,评价结果就会自动录入系统中。每月对科室和个人服务质量进行一次测评,对受到患者投诉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严惩。这些规定,有力地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理解,促进了医院医德医风建设。

  三、辩证地处理好医院自身发展与群众卫生需求的关系,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为民形象

  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构建和谐医院的最终目的。但从现在群众的医疗负担来看,包袱比较重,许多人根本看不起病,直接导致广大群众对现在的医疗保障和服务不满意。可是,由于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公,许多医院只能靠自主创收才能发展。然而,医疗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只有辩证地处理好自身发展需要与群众基本卫生需求的关系,既要靠有偿对外服务收入推动医院发展,又要尽可能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才能走向双赢。一要加大内部管控力度。一方面,要建立投入产出机制,加强成本核算,全面实行绩效管理,把人员、设备、床位、占用房屋面积、消耗水、电等都核算清楚列入科室成本,作为科室创收和人员奖金发放的比率,以增强医务人员节约意识,确保人人都自觉参与开源节流活动当中,减少跑冒滴漏,降低医疗成本。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医疗费用,重点要把药占比例和耗材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PET/CT等高价项目的使用进行严格审批,规范医疗用药和器械的供应渠道,防止价格被抬高。同时,要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严禁私自收费或向病人索要红包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一项好的技术创新不仅能提高一个医疗单位技术层次,增强医疗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单位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疾病治愈率,最终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今年,我院肝病中心成功研究了干细胞治疗肝病患者新技术,并推广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为一位42岁的肝硬化晚期患者进行了世界首例干细胞肝脏移植,不但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与常规治疗肝移植相比还为患者节约了50%的医疗费用。同时,这项新技术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并在国内首次被我院运用到骨科中心的股骨头移植、神经外科的脑移植、心肺中心的心脏移植,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三是加大医疗扶贫力度。要让基层单位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群众能看上病、吃上药这是每一个医疗单位的重要义务,也是构建和谐医院重要目标。各级医疗单位在抓好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条件,给基层医疗单位提供必要的扶持,为那些需要医疗帮助的地区和群众提供最起码的医疗保障,以实现全社会共同和谐。多年来,我们医院一直把搞好基层卫生单位技术建设的挂钩帮带,作为部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军区总医院人才、技术和设备的优势,通过下基层授课、示范手术、示范操作,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到基层代职,接收基层医护人员来院学习进修,运用远程会诊系统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仅2000年以来,我们就派出医疗队41批91人次,进行手术演示200余例,授课700多学时,帮助诊治500余人,接受进修人员近400人,这些做法都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和高度称赞。

  个人简介:程齐波,男,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主任医师,现任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兼任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院长、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导师、解放军第二、第三军医大学教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医院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