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各高校重重设卡严堵"李鬼"高校出现冒牌贫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24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院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国家、各省以及各高校都对贫困生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和经济补助。然而,面对诱人的奖贷措施,高校出现了一部分“李鬼”,即冒牌贫困生。因此,为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各种奖贷款项“好钢用在刀刃上”,我省各高校和教育部门都不得不做大量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尽量避免假贫困现象所造成的扶贫资金使用不当和滥用的问题。

  受助“贫困生”校园高消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奖学金的发放有严格的审批程序,首先要学生申请,然后由学校预选,之后经过逐级审核、调查考察、校内公示等环节,才能够确定一个学生是否有资格获得资助。然而,即使如此严格的审批过程,资金使用不当和滥用的问题依然存在。某高校的一名学生向记者透漏,前几年曾出现某“贫困”大学生领了5000元的助学金后买了一些高档消费品,还经常请同学光顾一些高档消费场所。这一现象的出现,暴露了扶贫资金使用上的漏洞。

  青海省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普权告诉记者,青海高校的贫困生比率高达45%,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贫困奖学金和助学金在我省的高校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一分都必须用到实处。因此,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审核、调查就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也就是说,评审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和去留问题。目前,我省各高校基本上都在新生报名时建立了入学档案。贫困大学生报到时,则由学生所在地相关部门出具贫困证明,学校核实后建立贫困生档案,这样就为今后的贫困生资助提供了依据。但由于一些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证明,冒充贫困生,使得各高校在“国家助学奖学金”评选和贫困大学生认定上仍要做大量工作以防止助学资金使用不当。

  此外,还有部分贫困大学生为了维护“自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贫困状况,自愿放弃助学金申领权,这也成为了高校奖贷资金发放的一大困难。

  我省各高校严把评审关

  记者在采访我省3所高校国家助学和贫困生奖学金名额申报情况时了解到,各高校都做到了严格把关,层层审核,严格按照评选办法开展评选工作。记者在青海师范大学了解到,青海师范大学在审查贫困生资格时发现少数“贫困生”为得到助学金虚报家庭状况。为了让真正的贫困生受益,去年上半年青海师范大学就实地调查了十余名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除实地调查以外,贫困大学生还要通过全校公示,让全校师生共同监督,同时还要通过所在系、班级辅导员的认定。

  青海大学医学院学生工作处的张老师说,今年分配给医学院的“国家奖学金”名额为16个“国家助学金”名额为93个,在“国家奖学金”的评选上,除了品学兼优以外,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助学金主要以资助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费为目的。所以在评选过程中,评选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据了解,今年青海大学医学院在校400多名贫困大学生中共有50%的贫困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助。张老师表示,现在的一些大学生诚信度不够,贫困大学生一些学生由于所谓的“自尊心理”不愿意接受助学金,而非贫困大学生反而要申请助学金。因此,学校从助学金评选工作开始到人员确定需要近一个多月,其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对贫困大学生认定上。

  青海大学学生工作处的吴老师说,青海大学的贫困生在校人数达到了在校生人数的50%。此次分配给青海大学的“国家助学奖学金”名额为425人,评选工作经过逐级审核和公示已经完成。同时,青海大学和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合作共发放了助学贷款二百九十八万余元,共有993名学生受益,占总贫困生人数的22%。同样,青海大学每年也要经过一番严格的认定,才能将奖贷资金发放给真正的贫困生。

  在青海民族学院,学生处的肖老师告诉记者,今年民院的“国家助学奖学金”评选工作更为严格了,除了正常的审批程序外,还在学生中进行了“暗访”,基本上杜绝了贫困大学生名不副实的现象。肖老师认为,要杜绝这一现象还要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抓起。(记者 陈小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