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就业难、工作压力大 各路人马抢过考研独木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24 青海新闻网

  A 考研队伍逐年庞大

  青海新闻网讯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我省在校大学生的考研意识越来越强烈,最为突出的是每年3月份开学,本年度的考研工作刚刚告一段落,各学校研究生部就会联合各种知名考研辅导机构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并开办下一年度的各科考研辅导班,即使辅导班价格不菲,在校生还是踊跃报名参加。但

是,由于各种原因,考研落马的也不在少数。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杨东(化名)2005年7月毕业,2005年1月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最终以失败告终。杨东告诉记者,他从2004年3月就开始着手复习,到了后半阶段,每天至少要学习15个小时以上,和他一起复习考研的许多同学都因为吃不消半途就放弃了。虽然自己坚持了下来,但最终还是因为报的志愿太高,因英语差5分与研究生失之交臂。

  此外,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考生也成为考研队伍中的“主力军”。近年来,在职人员考研呈上升趋势,我省高校也积极召开各种动员大会,鼓励在校教职工踊跃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10月31日上午,记者在青海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看到前来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考生把整个办公室挤得水泄不通,许多报名者大多是闻讯赶来。更有甚者,在外地上学的本省学生家长纷纷前来替孩子报名。据悉,2006年我省“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达348名,其中128名在职考生中高校教职工人数超过80人。

  B 人云亦云随波考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专家针对目前我省考研生状况进行分析,指出绝大部分考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盲目考研、乱上辅导班等误区。

  青海民族学院研究生部的张老师向记者介绍,近几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改变,并受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我省顿时掀起“考研热”,虽然追求深层次的进修是一件好事,但是人云亦云式地随波逐流,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张老师说,对于一个真正确定要考研的考生,他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心里至少应该存在一个考研的概念,明白自己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需要掌握多少的知识,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在考研成功人士当中也有轻松过关的人,但屈指可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需要经过既科学又辛苦的复习过程。

  C 自觉性差成考研通病

  从事多年研究生辅导工作的西宁市启航书店的徐老师告诉记者,在青海这个地方,做考研市场难度很大。本地学生意识薄弱,高校提供给学生考研的信息又少之又少,我省考研基本上是在考学生的自觉性。不少学生只是一味地买书复习和上辅导班,或者是心血来潮,热乎一阵。

  徐老师说,考生应该多与外界联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购买适合自己的知名教师的考研复习资料,多从高校获取招生信息,明确自己的复习目标。此外,并不是一定要上考研辅导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适当地有选择地接触一些名家讲座,给自己的复习进度起到一个取长补短、顺水推舟的作用,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掌握程度。

  省教育厅民教处副处长马珍告诉记者,今年多数报名考生都是“试考生”,抱着侥幸心理来碰运气。实际上,考研需要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在职考生来说,一边复习,一边工作,也许会顾此失彼。马处长表示,已经确定要考研的在职人员最好在11月以后请假或辞职,专业考研,否则还是应该全心干好本职工作,免得“赔了夫人又折兵”。(记者 薛志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