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向”省份会师“西进”资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25 安徽在线-安徽商报

  安徽“东向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天,我们迎来了“西进”省份的一些杰出青年代表——来自东部的上海、浙江、江苏和特邀的香港青年代表将在今天开幕的“长三角3+2论坛”上畅谈“东向战略”带给安徽和江西的机遇和挑战。

  中部省份的“东向”和他们的“西进”能否在此顺利“会师”?在他们”西进”途中,首当其冲的安徽会赢得什么样的地位?安徽凭什么能吸引“西进”资本的注入?“东向

战略”是否会将安徽带入高度发展的长三角经济圈,形成垂直一体化的长三角经济体?昨天,记者采访了安徽金寨籍的全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

  今年六月,对家乡素有深厚感情的吕政,多了一个除探亲以外,还能常回安徽转转的“借口”:被安徽省省政府聘请为经济顾问。一直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他,坦诚又不无谦虚地说,以前自己对安徽和安徽的企业了解不够多。

  中部地区规划已在酝酿

  作为“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之一,“十一五”的编制无疑是吕政手中最受人关注的一项工作。他说,“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经过了两轮会议准备,但规划的具体内容,目前还在保密中。

  那么,国家“十一五”规划对中部地区的未来政策走向是否有所涉及?吕政表示,国家提出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都是为了达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也正是即将出台的“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所在。他认为,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龙头骨干型大企业,民营经济又不发达,雇佣劳工、注册资本、产品销售量三项综合指标,东部67%%、西部13%%、中部20%%。他同时透露,目前国家对东北等都已有了非常明确的战略支持,有关中部崛起的具体扶持政策和完整的规划,正在酝酿和制订当中。

  光大“徽商”不应沉迷过去

  提到“徽商”,吕政第一反应是摇头。

  他解释说,徽商的历史是安徽的过去,对于过去的东西,发扬光大当然是好的,但今人更需要做的功课,应该是多研究徽商为什么会走向没落,而不能总是陶醉在曾经的辉煌里。

  安徽地理位置特殊,有地缘优势,有资源优势,也有人力资本低廉的优势,很快交通条件也会有很大改善,物流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尤其是生产资料资源优势,以及与上海和长三角的紧密连接,显示出比江西等中部其他省份优越得多的先天条件。那么,安徽的工业和商业土壤还缺什么?吕政回答:安徽的商业文化氛围并不浓厚,培植企业的土壤算不上肥沃,投资软环境是安徽经济这桶水的“短板”。

  他认为,高效、廉洁、规范、透明的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意味着要扭转官员的观念,减少行政审批,真正服务企业,杜绝“开门迎客,关门打狗”的怪现象,但也绝不能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投资热土不能“热脑”,无论引进多大的投资项目,无论进来以后能带来多少税收、解决多少就业,当地政府根据必要的市场准入规则进行筛选都是必要的。东部的很多企业是重污染、高能耗的,“榨干”了原有地区的资源和生态后,现在也在积极转移。国家“十一五”已经明确了环保部门对项目审查的一票否决权,安徽的“十一五”不仅要向前看,更要“擦亮眼睛”看。

  把握东向发展的关键

  吕政说,安徽今后的投资和发展,不能过度依赖国家投资大项目,因为“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扶持的重点将不再“偏爱”生产型项目,而向社会事业转移。他建议,安徽省“861”项目应走资本多元化的道路,探索民间分散资本的集中机制,增加民营性质产权比重,激活民营资本。

  另一个急需补上的功课是,怎样全面认识“东向”连接长三角的经济战略?

  他说,“东向”两个字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安徽的产品通过上海等东部省市通道出口,走向世界;二是安徽为东部长三角地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互补性产品或配套服务;三是吸引东部的资本走进来;四是形成经济一体化,假设一企业的总部在上海,安徽可以把研发搬过来,或者把加工制造搬过来,成为成熟大企业的社会化大分工链条中的一环。吕政说,最后两个方面对安徽来说是最重要的。

  那么,安徽的“东向”之路,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拦路虎”?吕政说,安徽提出“东向战略”最主要是为了吸引东部资本,融入长三角,形成一体化经济圈。他强调,关键还是在于安徽对外来项目和资金的认识和筛选。例如,有些浙江和香港的企业家一进安徽,首先就是圈块地,等房价抬高了就转身走人。而高房价对当地经济的潜在伤害很大,对安徽急需留住的创业型人才也“伤害”很大——极缺资金的他们,很可能就去了别处安家。

  安徽最缺的就是企业家

  提到技术创新,吕政有一肚子话想说。第一句是,靠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吃饭的日子,中国的企业不能再过下去了。第二句是,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第四句,吕政不无遗憾地说,安徽不缺技术,不缺人才,不缺各种各样的优势条件,最缺的就是敢于创新、投身创业的企业家,缺少锐意进取的整体精神状态。

  高科技成果难落地、难转化,是全国都在研究的课题,在合肥这样一个科教城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万燕VCD。全世界第一台VCD,算得上是在合肥诞生的一个“大胖小子”。可是这个孩子没有在安徽长大,而是出了大远门,到广东成家立业去了。为什么?吕政说,因为没有独具慧眼的企业家,没有具备市场判断力的决策者,银行也攥紧了钱不肯轻易贷款。得不到“家长”的赏识,“大胖小子”走得很落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