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上接A1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4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更加突出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遵循工业化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从工艺性产业链条集聚向价值性产业链条集聚转变,不断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

  ———更加突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

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构建创新型城市。

  ———更加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放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市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以加快中心镇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更加突出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整体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消除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更加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进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5)“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为总目标,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建设活力广州、文化广州、祥和广州、生态广州,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扎扎实实推进广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6)“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广州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主要目标是:经济中心实力日益雄厚,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比2002年翻一番,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预期达到30%;国际都会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更趋优化,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运行体制相对适应“两个适宜”,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上新水平;创业之都活力全面激发,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科教事业全面进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文化名城内涵不断丰富,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不断提高,文化设施基本完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继承,城市文化品位有新的提升;生态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增长方式更加集约,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效;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迈向富裕型小康,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召开时,广州将以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坚持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

  (7)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不断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科学地规划城市发展,合理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控制城市人口,推进老城区综合改造,加强城区建筑密度控制,加快老城区危旧房改造,使城市更加适宜居住和创业发展,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区域的功能定位,科学划分调整优化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和严格控制区域,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优化,推动城市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吸引各类要素聚集。围绕主要城市基础设施、重要产业和重大项目布局,加快珠江新城、广州新城、白云新城、广州科学城及周边地区、南沙地区、大学城及周边地区、白云国际机场及周边地区、铁路新客站周边地区、萝岗中心区、琶洲地区等十大重点发展区域的建设,大力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空间架构,推动城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8)切实保护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城市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生态为基础,加强生态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行为,大力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使用,建立完善的土地储备制度,构筑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施农村小康计划,防治土壤污染。加强水源保护与涵养,建立统一协调的水系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提高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加强林地、森林、野生动物和湿地资源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切实做好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范矿产资源管理。

  (9)科学规划和建设中心镇。中心镇的发展是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尊重中心镇的历史文化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和自身具有的区位优势,认真做好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合理控制中心镇的建设和开发规模,全面推进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要尽快完善镇村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规划的检查、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强化对中心镇土地利用、项目建设和农民建房的管理,加强村容村貌的规划和建设,推进农村住宅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做到经济实用、美观齐整。在促进各中心镇加快发展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区位优势明显、建设和管理水平较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突出的中心镇重点加以扶持,力争在较短时期内使若干个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心镇率先成为广州的“卫星城”。

  (10)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制定实施环保规划,建立健全污染源管控机制,综合治理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推进污染控制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继续实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推进林带林区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继续做好河涌整治工作。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持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1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推行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加强对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能耗考核,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构建企业、工业园、城市和社会等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框架。强化节约意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加快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重点支持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好的高增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为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污,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

  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12)加快完善连通世界、辐射东南亚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切实抓好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完善机场服务功能,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开辟更多的国内外航线,逐步把白云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综合性航空中枢。加快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建设和广州港出海航道浚深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作为沿海主枢纽港的功能。积极参与武广客运专线等铁路的建设,着力推进广州铁路新客站及其周边地区的规划与建设,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快捷转换,为珠江三角洲和华南地区人流、物流的快速集散提供高效的交通平台。

  (13)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加快市区主、次干道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系统结构,不断提高中心城区交通路网的承载能力。继续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积极构筑以“双快”交通体系为骨干的高效、安全、便捷的城市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科学合理做好交通管理工作,充分发掘现有道路资源的潜力,努力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进一步完善公路主枢纽站场系统建设,积极参与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络,切实提高城市出入口道路通行能力和过境交通疏导能力,增强广州作为全国公路主枢纽的功能。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节能交通,切实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站场建设,逐步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接驳,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14)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继续加大对轨道交通建设的投入,到2010年建成255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力争各区都有轨道交通覆盖,注重做好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相互衔接,形成比较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着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向城市重点发展区域、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拓展,增强各城市组团之间的通达性,促进城市组团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广佛、广珠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积极参与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改善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的交通联系,增强广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15)加快水、电、气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夯实城市防洪基础,逐步改善城市供水水源水质,加快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和扩建,重点推进饮用净水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城市供水现代化。继续完善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不断扩大管道燃气供应范围,实现气源供应可靠、安全体系完善的供气目标。进一步加快电网和电力建设的步伐,确保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努力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切实增强城市能源供应的保障能力。合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管理。同时,着力抓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城市公用事业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16)加强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城市”系统、集成化电子政务系统、协同式电子商务系统、企业信息化系统、一站式电子社区系统和数字家庭系统等六大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治安和城管监控系统的建设,建立信息适时发布制度,大力提升信息资源开发能力和信息普遍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加快拓展互联网的国内外出口带宽,努力提高信息的本地传输能力和国际国内出口交换能力,完善辐射“泛珠三角”和东南亚的国际信息港基本框架,强化广州华南“信息高速公路”主枢纽和“国际化区域性信息中心”的功能与地位。

  五、推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7)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把加快中心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走有广州特色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不断完善中心镇镇区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切实增强中心镇的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能力,逐步把中心镇建设成为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从我市实际出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快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广大农村特别是北部山区、革命老区的发展。(下转A5版)(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