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上接A4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18)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深化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到中心镇或中心城区就业落户。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依法保障进城务工

人员的权益。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19)推进都市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经营体制创新,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向优质高效安全的效益型农业、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科技型农业、资源可循环利用的节约型农业、田园风光优美空气清新的生态型农业、服务功能多元化的服务型农业转型升级。继续加强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和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完成农田、鱼塘标准化整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三防”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与质量安全体系、动植物病虫害预防与控制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与信息咨询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及农家生活、乡村文化,大力推广“广州农业生态游”旅游项目。

  (20)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活跃和繁荣农村经济。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提高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商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开拓能力。积极创新农村扶贫工作方式,加大农村扶贫工作力度。

  (21)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配备,巩固提高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加快农村交通等公共设施建设和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继续推动农村“五通”工程建设,加强村镇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2)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不断提升产业、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与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进产业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科技型、创新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技术产品,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能力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依托、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科研、开发、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的科研开发机制和考核评估体系。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23)大力提升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和集群化转型,服务业向现代经营方式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重化工业、装备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型农业相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支柱产业集聚功能区和现代临港工业,进一步壮大汽车、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加速发展医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中成药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群,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新材料和数字内容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巩固发展商贸、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金融、会展、物流、咨询、设计等生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力发展流量经济,推动产业链条集聚从工艺性向价值性转变,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需求、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式发展。

  (24)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以功能定位和功能开发指导空间规划,建立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分工协作、竞争有序的产业区域布局体系。以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南沙资讯园为中心,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推动南部沿海港、北部空港和中心城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在东部和南部形成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一体的工业产业带,并在东部、南部和北部形成石化、汽车、电子、机械装备等工业产业的集聚区。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形成新的功能区,促进位于城市不同圈层区域的服务业侧重发展,作用互补。加快珠江新城等中央商务区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强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决策控制中心的功能,提升广州在更大区域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围绕全市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加快各区、县级市专业特色园区建设,形成分工协作的区域产业网络和专业化产业集群。因地制宜,整合基地、加工、市场等资源,推动形成生态高效农业、湿地生态农业、加工出口农业、优质特色农业等都市农业和以森林旅游、森林食品及木本花卉为主的林业生态产业。

  (25)协调发展内外源经济。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营造开放、透明、法治和高效的投资软环境,促进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加快调整与优化吸收外资结构,整合引资资源,创新引资方式,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做优做强,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各类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发展水平,促进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集约式发展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强化国家级开发区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大力发展一般贸易,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加强穗港澳台经贸合作,推进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合作,不断提高区域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内源型经济要在开放中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重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民营企业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努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与广州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民营企业、企业家和产品品牌,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使民营经济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性产业、重要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集中,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运行质量,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26)积极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必须依靠和充分发挥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广州的产业、市场、人才等资源优势,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为突破口,按照生产经营规模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生产协作专业化的原则,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范围、宽领域的资产重组,加快资本集中,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优势,着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七、全面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27)深化改革增创体制新优势。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继续推进改革攻坚和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企业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分配制度、企业国有资产收益制度,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重点加强财务监管,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建立和完善市、区两级集中政务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机制。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形成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的新型投资体制。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继续发展商品和服务市场,着力推进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28)构建完善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完善科技和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在重点领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重视创新环境建设,优化科技园区环境。以优势学科领域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创新资源,切实搞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平台,构建高水平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升技术创新整体服务能力。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和担保体系,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优化创新环境。

  (29)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育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创建教育强市。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巩固和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大力促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发挥广州大学城的优势,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升广州市民的整体素质,逐步建立起开放、科学、高质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为推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30)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人才创业之都。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引进海外留学人员、中高级专家以及各类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推进人才市场建设,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协会、学会的发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优化各类人才配置,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等相关环节的工作体制创新,健全人才选拔、任用、评价和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八、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31)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作品,打造广州文化品牌。弘扬岭南文化,发展民族民间艺术,组织编纂出版《广州大典》、《粤剧大辞典》、《广州市文物普查成果汇编》。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提高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增加各级政府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改造和提高原有的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好新的文化设施,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充分发挥文化设施及文化品牌的旅游功能作用,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做好文物古迹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

  (3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提高文化生产力和竞争力。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引导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整合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若干有一定影响的文化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文化中介业,引导发展文化娱乐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作,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3)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充分发挥体育对增强市民体质、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把广州建成全国的体育强市。统筹比赛场馆和亚运村等体育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的建设,形成功能多样、布局合理的场馆设施系统。认真组织好国内重大体育活动,重点创建羽毛球、足球两个品牌项目,办好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面提升组织大型国际赛事的能力,主办好2006年世界摔跤锦标赛和2008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将2010年亚运会办成出色的国际体育盛会。利用好现有体育场馆,建好群众健身场地,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保障广大市民享有良好的体育服务。提升竞技运动水平,为国家和省输送优秀体育人才。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推动体育市场健康发展。

  (34)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城市文化,以传统特色文化增强城市魅力。以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强化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文化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充分利用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中国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历史资源,积极开发和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办好中国音乐金钟奖、羊城国际粤剧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羊城书展、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国际童声合唱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建设若干功能突出、布局合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功能区,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和展现广州文化品位的重点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化大都市景观体系,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3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精华,汲取人类道德文明成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塑造新时期广州人精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等群众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科普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诚信友爱、谅解宽容、祥和文明的氛围,增强全市人民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九、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36)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突出全面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切实加强城市环境、食品安全、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管理实效。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群众参与机制,引导市民群众主动、有序参与城市管理。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按照依法行政、属地管理、守土有责、权责统一的要求,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理顺条块关系,形成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网络。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相结合的执法体系,提高执法效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养护机制,降低城市运营成本。

  (37)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统筹促进就业工作机制,落实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岗位需求预测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加强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形成政府促进就业、社会支持就业、个人积极就业良好氛围。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岗位补贴等政策,扶持城镇居民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扶助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加强对“城中村”转制居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就业和再就业的能力。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和科学评价机制。

  (38)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收入分配监控,有效调节过高收入,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保证人人享有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福利。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企业年金制度,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做好征地农转居人员社会保障统筹工作,逐步建立以农民养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积极制定和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优抚工作。

  (39)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卫生财政保障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尤其要实施重大疾病救助,进一步解决特困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强医疗卫生监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快发展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人人享有、优质方便、费用合理的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服务。加快医疗卫生机构的现代化建设,打造一批名院、名科和名医。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0)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着力抓好城市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范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急机制,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气象监测机构,抓好对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测,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社会治安视频系统,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传销等违法活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社会公共安全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加强道路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建设。

  (41)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将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增强服务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让市民普遍享受各种社会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现代化成果。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活跃的文化氛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健康水平。重视住宅和小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市民树立发展型、生态型消费观,提高消费能力和水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形成“共建家园、同享成果”的和谐氛围。

  (42)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平安和谐村镇,倡导人与人和谐相处,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法取缔邪教,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治安管理网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十、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

  (43)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广州“十一五”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大力推进以民主集中制为中心内容的制度建设,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44)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妇女儿童工作,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加强基层政权机关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制度建设,巩固和扩大以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以及村委会直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依法依规推进社区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畅通民情、民意渠道,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完善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立法,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以司法行为规范化和司法工作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继续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律师、公证、仲裁制度,规范法律服务队伍和法律服务市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

  (45)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到建设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事业中去。从经济上、政治上平等对待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各个阶层,促进社会各阶层、各团体组织的和睦相处和共同发展。加强穗港澳台的经济合作,推动海外华商和新一代华人来穗投资创业发展。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加强“军民共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加强现代国防教育,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增强平战转换能力。积极协调驻穗部队参与支持广州“三个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促进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6)全市共产党员要在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市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坚持“两个务必”,做到“五个力戒”,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清正廉洁,拒腐防变,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广州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广州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和带领全市人民,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加快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而努力奋斗!(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