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7日报系:官员的时新手机与农户的破旧饭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0:44 人民网

  人民日报社论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给基层干部更多的关心

  关心广大基层干部,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更要研究新形势下他们工作的特点,关心他们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

境和条件。这样,广大基层干部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重任,满怀信心地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从禽流感看“达菲”提醒我们什么

  禽流感在一些国家蔓延……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抗流感特效药“达菲”身价百倍,成了抢手货。近日有科学家证实,“达菲”的主要原料,竟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八角茴香。

  人民日报国际论坛:从巴黎的“郊区危机”看社会的和谐

  郊区在斗殴,巴黎就不能安宁;郊区有疾患,花都也难以展现它那举世闻名的优雅浪漫。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遵纪守法的安宁社会,也应该是一个能提供平等发展机会的生气勃勃的社会。这是巴黎“郊区危机”给世人的警示。

  人民日报学者论学问:西方经济学也要“实用性开发”

  任何一个普遍原理的学习,都是应用和在应用中学习的过程。普遍原理的应用过程一定是本土的。只有在本土社会里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才称得上是成熟的理论,掌握这种理论的学者才算是成熟的学者,才有可能发现本土问题的全球意义,作出全球性的贡献。中国的实践不同于西方,有关中国问题的认识不可能在西方问题意识上展开。反过来说,一个问题如果是重大的本土问题,也必然具有全球意义,即“本土性的全球问题”。

  人民日报车市周评:小排量车:莫把节约的好经念歪了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这在汽车行业正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呼吁取消对小排量车的种种限制、大力发展柴油车,成为媒体“主攻”的目标;改革消费税、择机推出燃油税,用经济杠杆引导节约型汽车消费和使用行为,成为政府部门研究的重点;推进混合动力战略、普及氢经济有关知识,汽车企业也掀起了一股节能热潮;而作为普通消费者,有车一族开始学习如何养成节油的驾车习惯,准备买车者则更加关注汽车的排量和油耗……

  人民日报经济茶座:官员的时新手机与农户的破旧饭碗

  东部某省扶贫办的一位同志,向我讲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不久前,他到对口帮扶的西南某贫困县考察,发现该县的县政府大楼比他所在市的市政府大楼还要豪华气派,当地政府官员拿的手机都是最时新的,县城里车水马龙,繁华现代,怎么看都不像个贫困县。当地官员解释说,这些都是招商引资的需要。但当考察团提出去贫困农村看看时,当地官员却以“经常去,刚好有事不能脱身”为由,派了辆车让考察团独行乡下。伴着一路的坑坑洼洼来到农户家里。一看,真是家徒四壁!连个盛水的杯子都没有,主人拿出仅有的几个破旧饭碗盛水给客人喝。

  人民日报市场漫步:旅客乘飞机为啥非要挨饿上机后用餐?

  近年来,随着乘飞机旅行的人越来越多,国内机场的物价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有报道说,因价格过高,一些旅客不得不忍饥挨饿,等到上飞机后再用餐。

  海外版望海楼:美洲自贸区为何再次触礁?

  11月4日至5日,第四届美洲首脑会议在阿根廷海滨城市马德普拉塔举行。此次峰会在第三届“美洲人民峰会”要求立即停止建立美洲自贸区谈判的《最后声明》中开幕,在会场外数万民众发出的“拒绝美洲自贸区”的呼声中进行,在会场内美国与拉美国家围绕建立美洲自贸区议题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中无果而终。

  华东新闻:考试不及格"红灯少年"凭啥评三好?

  用通常的眼光来看,考试不及格而“挂红灯”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但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却有这样一个“红灯少年”,享受着三好学生的待遇,并经常得到学校的表扬和奖励。

  华东新闻华东时评:也谈公务员报考热

  在所有面向社会的职业招考中,没有哪一种岗位能像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那样抢人眼球。日前结束的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报名工作,全国有近100万人报考,其中50多万人通过资格审查竞争97个部门的10282个岗位。如此火爆的报名场面,让素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称的高考、考研大为逊色,恐怕也创下了职业招考中新的世界之最。

  华南新闻今日话题:救命的路,越短越平坦越好!

   在海口市有这样一个奇怪现象: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120”急救号码,多年来却被海口市人民医院一家垄断。有人计算过,目前该市常住人口80多万,流动人口20余万,市人民医院的120急救中心根本应付不下来。尽管其他近百家医院分布在市区各个角落,离市人民医院较远的危重病人,即使附近有大医院,120急救车也得从海甸岛出发,最及时的、也是最关键的急救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

  华南新闻今日话题:"超生新贵"咋能"挣了票子就能生儿子"

  若干年前“超生游击队”是穷困尴尬的,而当下城市中“超生富贵兵团”似乎让“超生”与名车、豪宅一样,具有了身份地位的时髦意义。如果一项政策具有了光明正大规避的空间,那么自然会寄生“特权”。生育权是基本人权,而现在为什么会出现“挣了票子就能生儿子”的荒唐理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