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H5N1病毒—跨越人禽屏障只差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0:50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人们之所以如此高度的警惕,实际上就是担心禽流感病毒在人体内快速变异成一种能够进行人际传播的新病毒,从而导致全球流感爆发。而根据目前的监测,禽流感病毒的H5N1亚型距此只差最后一步

  “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黄建始借用各地描述城市建设进程时惯用的这句“官方口号”,来说明流感病毒高度变异的特性。

  10月28日,这位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流行病学专家,在北京大学第六届生物医学论坛上做关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专场报告时,着重分析了目前的禽流感疫情。

  “流感病毒每一次型别的变异,必然在世界上引起一次大的流行,因而它成为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传染病。”黄建始说。

  距禽流感大流行只差一步

  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判断流感在人类的大流行是否来临,将依据四个标准:第一,人类对这种病毒没有免疫力;第二,病毒能够从禽传播到人;第三,能够造成被感染的人死亡;第四,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根据目前的监测结果,禽流感病毒的H5N1亚型已经突破了前三条标准,只是人传给人的情况还没有发生,所以全世界正对它保持高度的警惕。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让‘第四条’发生,但是我对形势的估计不是很乐观。”黄建始曾经在2003年5月“火线应征”,从美国赶回北京参与SARS的防控工作。对于目前禽流感疫情的发展趋势,他如此判断。

  据黄建始介绍,禽流感病毒变异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它自身慢慢地进行变异,逐渐地适应人类,当最终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病毒能够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时候,流感大流行就将爆发。第二种方式是,如果禽流感病毒能够直接进入人体,而被感染者体内同时又有普通的“人流感”病毒,两种病毒则可以在人体内进行基因重组,重组以后形成的病毒,就直接具有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

  相比较而言,上述第一种方式能够给人类留有更多的时间以采取监测、应对的措施。

  令人不安的是,自从1997年在中国香港首先发现H5N1病毒感染人的病例以来,近年又不断有这种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的报告。而且,许多流感专家担心,情况有可能更加复杂——如果这种病毒进入猪的体内,它同样可以变异成为一种能够进行人际传播的类型。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研究员郭元吉解释说,“通常情况下,禽流感与人流感病毒不易在相互宿主间直接传播,但猪对人流感与禽流感病毒都敏感,而且,还从猪身上分离出人流感与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形成的病毒株。所以有人认为,猪是人流感与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搅拌器’”。

  迄今为止,各国共有100多人感染了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有60多人死亡。黄建始说,就全世界而言,这个数量并不算大,但人们之所以对它保持如此高度的警惕,实际上就是担心禽流感病毒在人体内快速变异成一种能够进行人际传播的新病毒,从而导致全球流感爆发。

  预防比疫苗更有效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候鸟或野鸟在传播病毒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许多专家认为,这将使彻底消灭这种病毒的想法变得不大可能实现。同时,人类禽流感预防、控制的前景也因而变得更为严峻。

  黄建始指出,在目前情况下,各国特别需要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充分准备,密切监测。这样做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疫情一旦出现,能够力争在早期尽快鉴定出禽流感的病毒株,并控制和延缓它在全球的扩散。“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为生产数量足够的疫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目前这是问题的关键。”这位流行病学家强调。

  黄建始进一步解释说,“只有等到造成人类流感爆发的病毒出现了,并被分离出来,才有可能针对它来生产有效的疫苗。世界各国现在需要做好的,实际上是疫苗生产能力的储备。目前世界上疫苗制造能力最强的国家是加拿大。而据加拿大的卫生官员介绍,在病毒被分离出来以后,需要3个月的时间才能生产出可供加拿大全国使用的疫苗。他们现在正在力争缩短这一时间。”

  “流感的爆发什么时候出现,目前谁也无法预测,所以应该在各方面做好长期、系统的准备工作,而不能只有一阵风式的炒做和关注。”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唐耀武认为。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安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