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京报:让我们记住反恐事业的每一滴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9:39 新京报

  让我们记住这三个名字:孙靖波、张康平、潘伟。这三位正值华彩年华的中国军人,作为国防大学学员代表团成员,在2005年11月9日夜间约旦首都发生的恐怖袭击中遇难。而同行的姚立强则被炸伤,躺在约旦的医院中。中国同胞的鲜血和生命,又一次记载在全球恐怖主义的罪恶台词中。

  中国同胞在全球性的恐怖袭击中受到伤害,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要恐怖主义不从
历史的舞台上谢幕,我们的身边就存在着恐惧与极端主义杀戮的风险。尤其当这种恐怖主义全球化、泛化的时候,在反恐力量与恐怖主义斗争的世界上,已经不存在幸运儿了。我们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真诚祈祷这些罹难的同胞们身后再无来者。但是我们知道,恐怖主义的幽灵从来就没有从我们身边散去。

  因此,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不但是艰难的,更是多种层面的。从国家层面上说,今天全球各国已经意识到恐怖主义对于社会的破坏和生命的伤害,因此进一步加强了反恐的全球合作。国家和国际组织从未放弃对于公民的生命保护职责,这是制度反恐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个基础上,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相应的办法反恐,这不但维护基本的人权,更维护国家的尊严。

  但是恐怖主义的特殊性,使得我们无法忽视在今天全球合作中的热点和敏感环节。从此次爆炸的手法和态势上来看,不能排除是基地等恐怖组织或者其在中东地区的拥趸有针对性对外国人的袭击,而巴勒斯坦情报部门负责人也在此次恐怖袭击中死亡,使得这次恐怖袭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中东地区脆弱的政治环境在这次爆炸之后会变得更加复杂。

  但是不管恐怖袭击的目的是什么,发生在约旦的此次连环爆炸与9·11事件、

马德里火车爆炸、伦敦地铁爆炸一样,都用无辜者的生命来验证恐怖主义毫无人道可言的残酷性。但无辜殉难的生命会推动全球合作的反恐事业向着更加理性也更加成熟的方面发展。中国无法在全球反恐斗争中置身事外,全球各国也无法忽视中国在反恐斗争做出的巨大贡献乃至奉献的生命。

  从社会层面上说,中国

传统文化以和为贵,重视和平相处,这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是值得珍惜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面对恐怖主义时怯懦甚至胆寒。面对一种以非理性暴力挑战全人类理性的极端行止,中国社会同样会发出愤怒的呼声,这是中国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一个成熟的社会,在被恐怖主义夺去同胞生命的时候,不应该只是以眼泪送别那些远去的灵魂,更应当承担起坚强的责任。

  而随着中国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出国活动也在频繁地增加,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公民遭遇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但也是反恐斗争过程中的风险。从公民层面上说,在今天的恐怖主义威胁下,每一个个人对于恐怖主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和具体。尽管在中国的土地上,公民们依然感受到安全和宁静,但是基本的恐怖主义预防和反恐手段的了解,也应当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更希望每一位公民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够保护自己,尽可能地远离恐怖。

  恐怖主义是孤立的,但是却要集全世界的力量才能战胜。这是恐怖主义对于人类的沉重压迫。三位同胞生命的无常消逝,再一次向我们重复这个残酷的真相。只要我们记住恐怖主义和反恐斗争中的每一滴血,他们的生命就不会白白逝去,而2005年的这个残酷日子,也不会被轻易遗忘。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