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大众日报:公车改革必须直面“四重困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06:57 大众网-大众日报

  公车改革,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困扰已久而且改革成效一直不大的老大难问题。

  首先,这与公车本身的性质是有关的。公车,虽然号称是公车,但在使用的时候,到底是在公用还是私用,我们是很难搞得清楚的。在技术上很容易公车私用,而要控制公车私用,甚至是取消公车,显然很容易影响工作。结果就是,公车私用问题严重了,就出台公车改革措施,而一旦影响到工作了,公车改革的措施又会销声匿迹。

  其次,还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当下,汽车在中国还没有成为必需品,大多数人要依靠公共交通,自行车以及双腿。在这个背景条件下,公务员如果要用车,就只能用公车。

  第三,这也与我们国家政府财政支出制度缺乏正规化有关。财政支出的决策权,基本上都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公务用车的标准,公务用车的支出水平等等,基本上都是用车者说了算。即使有一些纪律约束,基本上也是软约束。

  第四,

公务员的工资是国家来确定的,全国基本统一,但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样,再加上各个部门、各个单位还有自己的收入来源,贫富不均,结果津贴的差异就非常大。穷地方、穷部门与富地方、富部门的差别非常大。结果,要通过外在的努力来控制公车,显然是有大道理,但缺乏微观的动力。

  目前,公车的问题主要是超编制和超标准配车,运营成本高,行政开支大,公车私用等。公车改革的方法,无非是加强管理以及货币化。加强管理是常用的手段,但往往是加强的时候问题少一些,但过一些时候立即变本加厉。货币化的好处是把公车的费用转变为个人收入,激发个体的节约机制,从而在整体上控制公车费用的增长。但弊端是,实际上把公务员的暗中津贴转变为公开津贴了。由于公车消费数额巨大,根据这一数额公务员相当于每个月增加了数百乃至数千的收入。这如果没有与公务员薪金制度改革相配套,很容易引起进一步的不满,因而是很难持久的。

  ——

新京报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