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不一定在中印手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08:25 环球时报 | |
如今,当你坐在美国任何一个科技论坛的会场,都会听到“中国”和“印度”的名字。中印两国的经济近年飞速发展,使每一个美国科技公司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印度开始奠定其作为世界软件开发中心的地位,中国则成为低成本制造业的天堂。但是,费雷斯特市场调研公司的分析家却认为:未来并不一定掌握在这两个国家手中。 该公司副总裁纳维·拉迪欧近日在题为“印中如何重塑科技世界秩序”的研究报告 拉迪欧认为,尽管中印经济正高速增长,但它们并非注定成为未来的主角。他列出高科技产业未来的三种假设。第一种:中国衰弱。中国的经济泡沫在2008年后破灭,力量平衡转向其他新的市场,“大多数美国公司能很容易地关闭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并将其转移到印度或俄罗斯”。 第二种:第二次冷战发生。中国经济继续飞速发展,并注意到来自美国的外部威胁,禁止电脑使用视窗操作系统,美国采取相应限制进口措施。印度则采取不结盟政策,在两大贸易集团间穿梭。 第三种:中印联合。经济发展使中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他们组成商业同盟,主宰科技产业,引导创新,创造出现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中印两国公司合作一起与美国公司进行竞争。 最好的结局是三赢的局面。拉迪欧说:“全球蛋糕越做越大,美国仍保持其现有份额,并有可能得到增长。印度人接着用手吃饭,中国人仍然拿筷子吃饭,美国人可继续使用刀叉。”▲ (摘自11月13日《波士顿环球报》,原题:从丝绸到硅谷———中印的前方之路,作者罗伯特·威斯曼,王希译)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16日第七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