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美中和平共处取决于美国(大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8:25 环球时报

  ●冷战后中美关系的性质仍不明确,两国政府还不能明确说明目前的中美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美国对华战略和由此而来的中美关系两面性、多面性和性质不确定性,将较为长期地存在于中美关系之中

  ●只有美国政治家和战略家自己才能解决美国能否同一个强大的、有可能实力接近美国的中国和平共处这一根本战略问题

  自2001年6月中美结束关于撞机事件的危机后,近5年来中美关系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但是,不管是最近5年,还是最近15年,冷战后中美关系的性质仍不明确,两国政府还不能明确说明目前的中美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中国方面只是表明希望两国建立、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但现在很难确认中美关系已经是建设性合作关系,甚至不能确定未来中美是否能顺利建立和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

  冷战后十几年来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源于美国对华战略的不确定性。冷战结束后美国三届政府(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都没有确定美国对华战略应以哪个方面为主,结果造成美国对华战略一直存在两个甚至多个平行的主要方面,即美国既在一些方面、领域和问题上与中国接触、对话、协商、合作,又在一些方面、领域和问题上坚持与中国的分歧、矛盾、对立甚至有时的对抗,就是在同一方面、领域和问题上,也经常存在两方面的情况。美国对华战略的两面性,不但表现在对华外交内容和目标上的两面性,也表现在这两方面是并行的,并不存在主导或主次的关系。布什等美国政府领导人一直讲美中关系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关系,也即说明了美对华战略和中美关系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美国对华战略和中美关系的这一基本特征看来会在较长期内保持下去。

  对话、接触、协商、合作

  不可否认,中美关系在很多方面是接触、对话、协商与合作的关系,美国一直在努力保持与中国的接触,在广泛的领域和问题上与中国对话、协商,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中美已成为领导人和政府相互接触最频繁的两个国家。有美国人半开玩笑地说,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每年访问北京的次数多于他们访问多数美国盟国首都的次数。近年来,两国最高领导人每年都见面会谈数次,政府高级官员的互访更是马不停蹄,不时出现一个月内有数名部长到访的情况。布什总统上月19日至21日对中国的访问是他就任美国总统近五年来的第三次访华之行。一位总统在职期间三次来中国,这在中美关系史上是从来没有的。

  中美两国的对话机制已经建立,双方各种对话几乎无所不包,包括“全球对话”、政治、经济、财政、商贸、金融、能源、安全、军事、海上、反恐、防扩散、人权、执法、环保、联合国等方方面面。美方还在不断提出新的对话领域,如最近提出和进行的能源对话,甚至还有尼泊尔的安全和稳定问题。每年频繁的首脑热线、外长(国务卿)热线等多是美方主动提议设立的。就连在总统选举最激烈的时候,美方也没有忽视与中国的磋商。布什有时还在总统专机上与中国领导人通话。

  美国也在很多双边、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寻求同中国的合作。中美贸易就是中美合作的重要领域。去年两国贸易额按中方统计达到1700亿美元,按美方统计已达2300亿美元,今年还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两个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按国家来统计的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如果没有双方政府基本支持和鼓励的政策,这么巨大的贸易额不可能实现。在反恐、防扩散、伊拉克与阿富汗重建、朝鲜核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美国也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今年夏天,美国新任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一走马上任,就同中方达成“联合阻击日本等四国方案”在联合国通过的共识,足见中美两国的合作有多么的广泛和深入,并具有实质性。

  矛盾、分歧、对立、对抗

  在努力寻求与中国的接触、对话、协商与合作的同时,美国政府也在很多重大领域和问题上坚持与中国的不同、分歧、矛盾、对立,甚至有时的对抗。现在美国对华战略中这一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领域。

  一是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人权”上的对立。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就明确提出在外交(包括对美外交)中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要同所有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但美国政府不论在冷战结束时还是在进入21世纪后,一直坚持在外交(包括对华外交)中的意识形态这条主线。布什总统今年1月发表的第二任就职演说充分表明了这一美国外交战略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表现在对华战略和外交中,不论哪个政党执政,美国都坚持从意识形态上对中国的批评和否定,突出所谓中国的“民主、人权、宗教自由”等问题,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把中国定位在与美国对立的方面。一些美国人也没有放弃在政治上颠覆中国的长远战略目标。他们不但要改变伊拉克、中东、朝鲜等,而且要改变中国和全世界。因此,在这些美国人的思维中,对华战略长远和根本的目标既不是接触中国,也不是遏制中国,而是要改变中国。在他们看来,接触或遏制只是手段而已,改变中国才是目的。

  二是台湾问题。如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对美国而言是关乎核心安全利益的战略问题一样,台湾是涉及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根本利益的战略问题。在这一核心利益问题上,尽管美国政府近几年对“台独”活动有所警惕,表示反对“台独”,但美国对台政策的本质未变,仍然坚持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保持和发展与台湾的某些官方关系,特别是军事关系。布什总统2001年4月曾称美国要“保卫台湾”,赖斯国务卿在最近的访华中重申美国对台湾“具有义务”。美国政府及国会的某些言行,会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的信号,使他们误以为美国纵容他们的挑衅行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表明美国在中国的根本和核心的国家安全利益上与中国对立的态度和倾向。

  三是美国对中国发展的警惕与防范。布什总统等美国领导人一方面一再表示“美国愿意看到一个繁荣富裕的中国”,有时加上“民主”、“负责任”等限定词,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发展抱有深深的警惕与疑虑,在长远战略中把一个走向强大的中国看作是竞争、挑战和威胁,在技术转让、亚太地区军事部署等方面对中国采取防范、制约、限制的战略。近两年来,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运、以色列与中国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合作等问题上,美国政府上下千方百计予以阻挠,连总统都一而再、再而三亲自出马,显示了美国在长远战略中对中国的定位、警惕与防范,以及把中国作为“潜在对手”的意图。

  我们应对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有清醒的认识

  美国对华战略和由此而来的中美关系两面性、多面性和性质不确定性,将较为长期地存在于中美关系之中。我们对此应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不宜根据中美关系的一时一事而以偏概全。在中美关系顺利时不应就此乐观,在出现问题甚至危机时也不必悲观失望,扩大消极甚至对立的一面。

  美国方面把其对华战略的两面性和冷战后中美关系的新性质的不确定性,归因于“中国发展变化与走向的不确定性”,即中国发展的前景如何,美国“看不清”。其实,无论中国走向如何,中国都不能替美国解决它能否同一个强大的、有可能实力接近美国的中国和平共处这一根本战略问题。这个核心问题,只有美国政治家和战略家自己才能解决。▲

  (作者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05日第十一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