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名市民昨“亲密接触”洋山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09:11 上海青年报 | |
本报讯(记者 顾佳 吴晓青 徐宏文)昨天上午9时起,2500名市民分批搭乘金龙大巴士,浩浩荡荡地拉开了“万名市民看洋山”的序幕。本市一万多名市民将分四批参观洋山港,昨天的人群中,既有普通市民、学生,也有科学家、部队战士。搭载的大巴士每停一处,都会听到一片“啧啧”赞叹。 “洋山港真是大手笔” 昨天,记者早早来到位于小洋山半山腰上的观景台,等候前来看洋山的市民,这里是唯一能够拍摄到洋山深水港区一期码头全景的地方。 上午10点,前来参观的市民陆续来到观景台前,他们纷纷拿起手上的相机,或拍摄或站在山上留影,市民张先生因为工作的原因到过很多港口,前几天他刚刚从深圳的盐田港回来。虽然他到过很多码头,但看到眼前宏伟的一期码头依然非常激动。 张先生告诉记者:“今天走了东海大桥,来到了洋山深水港,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手笔,跨海大桥是大手笔,深水港区码头也是大手笔。” 在参观的人群中,除了有人用照相机外,摄像手机也为市民所用,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要将用手机拍摄下来的照片作手机的背景,洋山深水港确实不愧为大手笔。 “终于看到了大桥真容” 上海警备区某部营长林发明在芦潮港驻扎了6年,从松江刚驻到芦潮港时,这里实在太静了。但近三年,芦潮港不再安静了,来来回回的建设车辆不断增加,东海大桥和洋山港的建设者与部队战士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大桥建设时,建设工人们时常到营地和战士们开展篮球、足球联谊赛。今年“麦莎”台风来袭,留驻大桥和港区非常危险,施工队伍向部队紧急求援,结果营地成了工人们的“避风港”。 林发明说,东海大桥是分段建设的,三年间,他不下10次上过东海大桥,但每次上来都变化很大,永远看不清“全貌”,这次终于看到了大桥的全部真容。 现在林发明要回松江家里,就能全程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行程只需一小时,比过去缩短了半个多小时。 “洋山速度实在太快了” 63岁的中科院院士林尊琪前几天还在北京等地开学术会议,刚回到上海没怎么休息,就迫不及待地来看“洋山”了。 作为研究“高功率激光物理”的专家,一踏上东海大桥就惊叹,建成大桥太不容易。在洋山港码头,林院士看了“龙门吊车”,他观察了一阵后告诉记者,“这个吊车的吊绳已经用上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能保证集装箱准确无误地落到集装箱卡车上,没有丝毫摇晃。而这项技术,去年刚获得了‘上海科学技术一等奖’,在纸面上的科学技术,这么快就进入洋山港,实在太快了。” 相关专题:洋山深水港即将开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