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让我们更坚强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09:31 上海青年报 |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2005年的气候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年。在这一年,申城市民亲身经历并最难忘的可能就是自1997年以来最大的台风“麦莎”。 “麦莎”于8月6日晚上至次日凌晨疯狂袭击申城,使全市普降大暴雨,局部地区还降下特大暴雨,市、郊区风力分别高达10与12级,黄浦江沿线出现历史最高潮位,在全市首次拉响的台风“黑色警报”中,10万大军奋勇抗击,4.36万人几小时内安全转移……最终, 直接经济损失控制到了只是“超过1亿元人民币”与“3人死亡2人受伤”这个最小程度。而10月开始弥漫全球的禽流感威胁着人类安全,上海人民也勇敢地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去。 大局 咆哮的风浪张牙舞爪,猛烈冲击着城市的立体防线;寂静的病毒盘旋四周,蚕食鲸吞着人们的心理防线。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一再提醒人类要心怀敬畏。是的,一定程度上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我们可以将代价降到最低。你看,在抗击麦莎、抗击禽流感的最前沿,城市的守护者以他们大无畏的血肉之躯,手手相挽,密切配合,强有力地捍卫了风吹雨打中一座城市的有序运行。这种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正是上海众多城市精神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水云间 BLOG “我们都是战士” 我又来到“麦莎”中巨浪滔天台风肆虐的南汇芦潮港码头,看着冬日暖阳经抚平静海面的滟滟娇姿与临港新城工地上的热火朝天景象,脑海中不由得冒出一句类似狄更斯小说中的话,“这是一个最坏的天气,但发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可能在人们记忆中逐步淡化,虽然,作为媒体,因视级经历所限,我们不能一一知晓、记录,但是,这段历史———一场抗击自然灾害中,用关键行动书写的历史,不值得我们在淡忘中平静,那“麦莎”风雨中的一幕一幕,再次跃然眼前——— 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也许本人也难以想象,在8月5日安置转移来的四千来民工后,泥城镇政府通宵达旦的指挥室里,镇里主要领导加班,竟连普通的夜宵、饮料都没有,仅有的一点“慰劳品”只有几包饼干、几个梨子、几包香烟和一袋瓜子,一夜通宵后的第二天早上,满眼红肿的工作人员又仅以镇政府公共食堂里的一碗面条草草了事。事后,我才得知,香烟和瓜子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慰劳品”,而是驱走深夜瞌睡的"良药"。 在另一个经历麦莎洗礼的金山海塘所,在台风过后就立即进入了紧张的抢修工作中。金山区海塘管理所宋所长告诉我:“台风过后,我们第一时间将倒地和受伤的树木,加以牢固。”与此同时,在台风中受损的沙滩排球场和堤岸也得到了很好的修复。 而现在这一时期正值植树造林的好时机,金山区海塘管理所的同志们投入到了补种台风中损失的树木工作中来。宋所长告诉记者,这里将要补种两三千左右的树苗。将来我们将看到树木在这里顽强地生长,也不会忘记曾经战斗在这里的顽强的人们! \(作者为本报记者罗水元陈筠\) 木儿 BLOG 见识了上海的威风 自从知道了台风登陆的消息,星期五一下班就买好了两天的粮食和水,连周六的古筝课也请好了假。于是这两天一直缩在家里。 星期六晚上是台风最大的时候,我好奇地去阳台看,差点被风吹起的窗帘打个正着。关着窗也能听见狂风肆虐的声音,街道两边的树被吹得东倒西歪。大雨滂沱,哪像是从天上下下来的,根本就像是用盆整个泼下来的,而且是横着泼的…… 我抱了狗狗去看,狗狗显然也被这种景象给震惊了。张大了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如果它会说话,我估计它只会说两个字:“天哪。” 星期天早上难得的没雨,和晓歌抢着这个时间去超市买零食。刚出门就看见小区里最高的那棵松树整个已经被连根拔起,斜斜地横架在电线上。河水猛涨了一倍,连路边的大广告牌都摇摇欲坠。还有些不够高的小树一顺排开都歪向了同一个方向,路旁积水难消。 然后一整天的风雨难料,经常是猝不及防的,倾盆的大雨就突然地下了下来。打在窗上都是极有震慑力的爆裂声,于是不敢轻易地出门去。 从没有见过破坏力这么大的台风。自小长在内陆的我到上海已经八年,记忆中的台风也顶多只是胡乱地吹吹风,再下点绵长的雨就过去了。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在变幻无常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的弱小和无助。但我觉得这个城市还是固若金汤,因为周围的人并不惊慌。 \(作者为新上海人\) 小青 BLOG 直到现在,只要一提到“禽流感”这个字眼,神经不由得绷紧起来。两天前,我回访了去年的疫区南汇怡园村,接下来就是“三官堂家禽交易市场”了。 真不凑巧,晚上突然刮起了寒风、飘起了小雨,我浑身冻得就像一根冰棍,傍晚6点赶到“三官堂”的入口处,好不容易与老罗接上了头。天!这里臭气熏人,鸡群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鸡鸭呢!办公室的老王可是一个直爽的人,他与这些家禽已经打了快30年的交道了,练就了一套“火眼金睛”的本领,只要手拎一只鸡,就知道它的“体质”好坏了。有意思的是,老王几乎认识这里所有的鸡贩,张三生病了、李四家生孩子等八卦新闻,他总是第一时间就知道,呵呵! 晚上的雨下得越来越大,基本的采访完成了,我的肚子“叽里咕噜”地叫了起来,听说这里还有一个食堂在卖包子,我们乐巅巅地跑了过去……不料,新闻就发生在路上,我们看见不远处聚集着10多个人,他们刚好装满了一车的鸡正要“开路”了,我们冲了上去搭讪,人群中有一个瘦个子的人问我,“你们是青年报的?我认识你们的一个记者,她去年采访过我。”不会吧!这里也能遇到熟人?原来,这个名叫“小三”的鸡贩去年在静安区的一个农贸市场内设摊,同事正好采访过他。 “去年的那个市场内环境不好,臭哄哄的。今年,我特意选择这家标准化菜场,因为这里的食品安全有保证,审查严格,老百姓吃得也放心,我生意也好。”小三得意地说,他进的鸡绝对不会有问题。于是,我们上了“小三”的货车,一路跟着他们来到菜场内的摊点,果然这里的环境很干净,鸡全部都关在白色的铁笼子里。末了,小三还送我们回到市中心,这个人真是有意思,算是一个朋友了。\(作者为本报记者吴晓青\) 沙沙 BLOG 禽流感的“前世今生” 哦!鸟,候鸟,禽流感! 今天休息在家,正看帖子呢,外面有动静了,出去一看,一只鸟飞进了落地窗,看见我走过来,它有点惊慌,可能是吓着了,黑色的粪便洒了一地。哦!鸟,候鸟,禽流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来不及多想,赶紧打开窗,用扫帚把这可怜而可怕的小东西驱逐出去,又跑到厨房拿来84消毒液,在事发地点喷了一遍又一遍,这才慢慢放下心来。 望着天空,仔细想想,虽然候鸟现在被认作禽流感的罪魁祸首,但现在人飞的速度比鸟飞的速度快得多,飞得也更远。如果人得了这样那样的疾病,将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啊。今天,我们面对的敌人再不是黄河泛滥,再不是旱灾和涝灾,而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禽流感。在历史上多少次都是如此,人类只有面对共同的敌人时才能够紧紧地站在一起对付它们。能不能在没有敌人的时候,全人类都能够统一起来,手拉手地站在一起呢? \(作者为外企白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