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一生充满争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5:00 环球时报 | |||
(法新社图片) 有人说他是英雄好汉,有人说他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作为军人,他被称为“战神”、“常胜将军”;作为政客,有人叫他“以色列的恺撒”———这就是以色列总理 从小奉行犹太主义 1928年2月28日,沙龙出生在英国统治时期的巴基斯坦特拉维夫附近,他的父母都是苏联的犹太移民,而且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们一边花大本钱培养沙龙学习知识,一边给幼小的沙龙灌输了很多强硬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和强权生存理念,教育他对阿拉伯人不要客气,这给沙龙的一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沙龙的父亲脾气暴躁,思想专制,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他在沙龙6岁时就交给他一根大棒去看管自家的果园。胖墩墩的沙龙经常抡着一根大棒虎虎生风,谁敢来侵犯,就毫不留情地一顿揍。当地的阿拉伯少年都对他十分发怵,并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大棒小子”。由于在当地小有名气,14岁时他被推荐秘密参加了犹太防卫组织“哈加纳”,为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基础。 五次中东战争屡立战功 沙龙的一生,是戎马倥偬的一生。他参加了巴以之间的所有战争,从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当小兵,到日后的排长、连长,一直干到45岁当上以军总参谋长,指挥军队渡过苏伊士运河,从后面包抄埃及军队,一举扭转战局,从此奠定英雄地位。 沙龙有以色列“战神”的称号,在历次战争中,他都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智谋。早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他指挥以军伞兵部队攻占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米拉通道,为以军最终占领西奈半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沙龙屡次违反军令,使得以军领导层对他大为反感,以致连续好几年他都无法得到提拔。1957年,他远赴英国读书,就读于英格兰的坎伯雷军事学院主攻军事理论。1958年,沙龙结束在国外的学习,回国出任以色列国防军步兵旅旅长。后出任步兵学校指挥官。1969年,沙龙当上了国防军南部军区司令,管辖区包括以色列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从埃及手中夺取的加沙地带。 沙龙对自己的军事才能也很自得,他要用拳头,打造以色列的新天地。 脾气不好仕途不顺 1973年,沙龙脱下军装从政。在遭到工党轻视后,他愤而创立右翼联合阵线利库德集团。他的从政风格一如他在军中获得的绰号“推土机”一般。1974至1977年,沙龙担任以总理拉宾的高级安全事务顾问,1981年,他出任农业部长及安置委员会主席,策划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犹太人定居点。1981年,沙龙坐上贝京政府国防部长的宝座,翌年他发动了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制造了致使1500多名无辜者死亡的贝鲁特难民营惨案,也因此被指不宜再担任国防部长,被迫辞职。 1996年,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再次获胜,作为利库德集团“新生力量”的内塔尼亚胡出任以色列总理,并为身为利库德集团元老的沙龙特别设立了一个基础设施部长的职位。1998年10月9日,沙龙出任外交部长。可是,在第二年举行的大选中,利库德集团惨败,内塔尼亚胡宣布暂别政坛。同年9月,沙龙正式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 沙龙随后虽然干过贸易与工业部长、国家基础设施部长等,但在官场上感到郁郁不得志,由于性格和为人,他常常受到排挤和打压。2000年9月28日,沙龙蓄意造访被阿拉伯人称为“圣地”的圣殿山,这一挑衅行动引发了大规模的巴以冲突。而这迎合了当时以国内强硬派的呼声,为他的上台奠定了基础。翌年3月8日,沙龙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以色列第十一任总理的宝座。 阿拉伯人恨他入骨 不少阿拉伯人对沙龙恨之入骨,认为他双手沾满了阿拉伯人的鲜血。早在25岁时,沙龙就自建了著名的“101突击队”,专门进行报复攻击活动,曾杀害过69名平民,而贝鲁特难民营惨案更是令人发指。沙龙在2001年和2003年两度当选为以色列总理。他对巴勒斯坦人实施不妥协的强硬政策,发明了“定点清除”,用战机对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实施肉体消灭。沙龙动辄将坦克开进巴控区,对巴勒斯坦人大打出手。尤其是,他视阿拉法特为不共戴天的仇敌。沙龙在接受美国《纽约客》杂志采访时公然斥骂阿拉法特为“骗子和刽子手”。2002年,他派军队围困阿拉法特的官邸,使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不得不在地下室里,借助微弱的蜡烛继续工作。 先后娶了姐妹俩 沙龙以其一贯的强硬作风著称,然而,这位铁腕人物也有柔情的一面。他经历了两次婚姻,先后娶了一对姐妹,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1947年,以色列国成立的前一年春天,因父亲病重,19岁的沙龙从服役的检查站回到家中,认识了他的初恋情人戈莉。1953年3月,这对恋人搬进了简陋的新房。随着沙龙不断升迁,戈莉长期独守空房,整日提心吊胆。但她是个坚强的女孩,没有阻拦丈夫重赴战场。 1962年,戈莉不幸遭遇车祸去世。送葬那天,沙龙把一张纸撕成碎片,撒入墓穴,那是他早年写给戈莉的一首情诗。妻子去世后,5岁的儿子格尔变得沉默寡言。无奈之下,沙龙只好请戈莉最小的妹妹莉莉搬来同住,照顾格尔。 莉莉对这位姐夫非常崇拜。16岁那年,她曾在沙龙的伞兵营服过役,对他的强悍作风印象深刻。莉莉对格尔胜似亲生母亲,没多久,小家伙又活泼起来,沙龙自然也很喜欢这个妻妹。1963年秋天,沙龙和莉莉结为夫妻。 几十年间,莉莉伴随沙龙一起经受战争的血雨腥风,但她却没能看到丈夫登上以色列最高权力宝座的那一刻。2000年,莉莉身患癌症离开人世。他们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奥姆里已经成为沙龙政治生活的得力助手。就在莉莉去世的第二年,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这位强人在发表胜利演说时提到了自己的爱妻:“不管是困难还是开心的时刻,都有莉莉陪伴着我,全心全意支持我。这一刻她虽没能站在我身边,我仍然思念她。” 2005年,年逾古稀的沙龙干得很辛苦,但也留下了令他留名史书的“业绩”。9月,他顶住各方压力,结束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为此,他被很多人称为“勇敢者”。而这勇敢的举动也引发了以色列政坛的大地震。沙龙毅然脱离了利库德集团,另立门户。没有人怀疑,只要沙龙能挺过这个阴霾的冬天,下一季必将春暖花开。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最后打垮沙龙的不是战场上的炮火,也不是政界的动荡,而是他的身体。▲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06日第三版)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本报特约记者 杨孝文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