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日经济复苏对我有好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8:30 环球时报

  

日经济复苏对我有好处
近几个月来,日经指数屡创新高。

  新年刚过,东京证券交易所在1月4日迎来了开张的第一天。女职员穿着和服站在队列的最前方,喜气洋洋。交易所内的所有人员按3、3、5的节奏击掌三回,开始了新一年的交易。股市一开盘便跃升至16300点以上,迎来了开门红,1月6日,大盘升到16400点。日本经济媒体大都预测,日经指数将跃上2万点。而在5年前,日本媒体议论更多的还是日经指数会
不会跌到5000点以下。

  ■各公司员工领到了近几年最高的一次奖金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经济已经进入复苏期。新年前,各公司员工领到了近几年最高的一次奖金,结果让日本大大小小的百货店赚了个盆满钵满,消费出现了好势头;今年3月,日本银行将公布账务结算,各银行取得15年来的最高营业利润已经是板上钉钉;日本制造业也已经摆脱了设备、人员、融资方面的沉重包袱,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设备投资。《日本经济新闻》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日本160多家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中,有63.9%的企业已决定在今后三年内扩大国内工厂的生产规模和产值。

  2005年年底,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田中直毅来北京参加会议时对本报记者说:“日本已经克服了通货紧缩,进入到了每年2%左右的经济增长阶段。今后几年或者是更长一段时间,日本能保持这种增长势头。”田中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家,还是日本首相小泉的智囊团成员。

  如果说日本经济的复苏是中美经济起到了巨大的外部拉动作用的话,复苏了的日本经济同样会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经济的成长提供推动力。原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东亚资本株式会社总裁津上俊哉在去年年底对本报记者说,“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在钢铁、化工、海上运输等方面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日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反过来日本经济的复苏也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一些条件。”中国可以利用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拓展一个更加广阔的日本市场,再一个是让日本的资本、技术以更快的速度为中国服务。

  ■日本对华投资是对印度投资的50倍

  有观点认为,去年上半年中日之间的“政冷”引发“经冷”,日本对华投资有减少趋势。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所长柴生田敦夫告诉记者,事实上,去年日本对华投资从合同金额上看仅减少了0.4%,而执行金额却增长了20.4%。近些年来,日本对华投资连年上升,2004年达到4900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三大对外投资目的地,和第二位的美国仅差100亿日元。

  柴生田特别指出,日本对华投资正在由以电机为主向以汽车为主转变。对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投资直接拉动了日本对华投资的增长。丰田接连在中国推出新车型;本田将在今年与东风汽车合资生产12万辆汽车,为此投资28亿元人民币;日产在广州建设的发动机厂投资30亿元人民币。汽车是日本制造业的代表,日本经济复苏后,大型汽车厂家几乎同时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汽车投资不同于电机,投资金额巨大,回收投资时间相对较长,日本企业一旦迈出了投资中国的一步,就会在今后出现一个比较稳定的对华投资势头。

  而电机行业并没有减少对中国的投资,投资额从2000年的385亿日元上升到2004年的506亿日元。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塚田实对本报记者说,日立在中国新增投资80亿人民币;东芝去年在华事业规模为670亿人民币,今年将再增加20%;松下总裁木元哲告诉记者,松下电器要把在中国的业务做到1万亿日元的既定方针没有改变。

  除了中国经济本身的魅力外,日本经济的复苏让日本企业有了到外国,特别是中国投资的实力。近些年来,日本企业开始关注对印度、巴西等国的投资,但本报收集的数据表明,日本对印度的投资最多为对华投资的2%左右。日本在中国取得现在的市场规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是不可能放弃的。

  ■有活力的日本股市更加容易筹资

  在中国企业走进日本这个命题上,津上俊哉更看重的是日本的股票市场。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股票市场的规模也远比香港、新加坡、伦敦大。津上对记者说,日经指数已经从2002年的8300点猛增到现在的16000点,上升了近一倍,“一方面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需要寻找一个收益好的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中国的个人投资者已经很有实力,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投资机会,但他们对日本股市的关注远不如对美国、欧洲股市的关注多。”

  东京证券交易所负责国外企业上市的新企业上市服务部部长斋藤博一对记者说:“一个有活力的日本股市,为中国企业来日上市、用比较小的费用筹措大量的资本提供了可能。”日本投资者非常关注中国企业,通常去香港股票市场购买中国企业股票,或者通过在中国获得了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的证券公司购买。“这远不如在日本直接选购中国企业股票方便,中国企业来东证上市也可以更直接地在日本筹集到资金。”▲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10日第十三版)


本报特约记者 陈言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