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德国严管资源产品出口(经济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9:30 环球时报

  德国属于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矿物原料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贸易部的官员伯希尔先生对记者说:“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日趋‘经济化’,国家间竞争更多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与资源的供给保障上。由于矿产资源不能再生产,资源出口政策往往就带有民族主义倾向。”

  严控资源出口成国策

  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1/3可以由国内满足,木材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5%,但硬煤、褐煤、钾盐的储量较丰富,这些资源成了德国政府的重点保护对象。

  德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制定了《出口限制法》,规定所有出口合同在签署之前都要征得政府同意。根据规定,出口商出口特定资源产品时必须取得出口许可证。限制出口的产品主要有10类,其中与资源类相关的有木材及木材制品,金属、矿物及矿物制品,化学品及石油制品,原子能材料等。同时,德国政府还对经营资源产品出口的企业,作了统一、明确的资格限制。

  德国这样做并不是例外,也符合国际惯例。清华大学的何贸春教授告诉记者,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中规定:各成员国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本国可能用尽的自然资源,为了保证本国加工业对一些资源的基本需要,成员国政府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这些资源出口。有不少国家对资源产品出口控制很严。日本就制定了严格的《出口检查法》,澳大利亚则对煤和铀的出口课以高额出口税。

  从粗放型到技术型

  实际上,德国曾因为过多出口一些资源产品而尝过苦头。褐煤开采是德国采矿工业中最大的领域,储量为560亿吨。但从上世纪60年代起,由于过多出口,褐煤开采量逐年下降,钢铁产量也随之收缩。到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对褐煤的供给也受到影响。

  德国政府后来吸取了教训,开始逐步调整原来的资源出口政策,降低了对煤炭开采的补贴,控制无烟煤和褐煤的开采总量。根据德国政府1997年制定的政策,采煤补贴、煤炭开采总量及相关就业人数至2005年应减少约一半。再如,德国铀的储量有限,德国政府决定从1981年起,不再开采铀矿,国内核电站所需的铀也都从国外进口。

  如今,德国已经从部分初级资源产品的出口国转变成完全技术型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国。德国的出口额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靠的就是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技术。

  开源节流一起抓

  为了保证国内对资源产品的需求,德国制定了完善的“全球资源战略”。其措施包括:一、加快推进资源“外交战略”。二、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其中包括石油、煤炭、镍、钼、铬等,仅石油储备就可使用120天至160天。三、加快实施“走出去”开发境外资源战略的步伐,建立境外资源基地。如通过境外风险勘探建立境外矿业生产基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一半以上投向海外,石油作业活动遍及世界各地。四、从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多地进口资源初级产品及原材料。五、组建跨国矿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资源分配。

  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及保护环境,德国在全球最早开始为“循环经济”立法,如1994年制定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2003年修订了《再生能源法》等。伯希尔对记者说:“这些法案保证了德国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同时德国政府还大力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尽一切可能降低对资源的消耗。”▲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13日第二十四版)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