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自尊可以不拘一格(感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8:00 环球时报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来到别的国家,进入到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之中,也更多地面对如何维护自身尊严和权益的问题。

  几年前,曾有过一次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与中国乘客之间的风波。一中国乘客在就餐时要求再提供一份热餐,乘务员说:“你们中国人老是饿”,于是引起抗议,引起诉告,引起中国媒体的关注。此事最后以西北航空道歉结束。这件事搞得西北航空在一段时间相当紧
张,笔者不久后乘坐西北航空,候机时,见一工作人员匆匆赶来,告诉当班人员:这次航班上有中国记者,要小心云云。至此,笔者心头浮出一种“中国人不好惹”的自豪。

  后来坐飞机时又有一次经历。同座的是两位老外,一位在中国搞销售,生活了多年,另一位是初次访华,听他们聊天,颇有意趣。一位问:“中国人是不是把外国人都看作魔鬼?”另一位大笑说:“广东人把我叫‘鬼佬’,把我的太太叫‘鬼妹’。”这位“中国通”在广东

  生活多年,听其言辞,生活很愉快,和中国人相处也融洽,所以他知道,“鬼佬”之说,只是历史形成的语言惯性,并无真的恶意,所以他不介意,他大笑。两件事实质上都涉及人的“尊严”

  问题、涉及“文化歧视”问题,但当事者应对的方式不同,前者是“金钢怒目”,后者是“一笑了之”。究竟何者为优,可能很难一概而论。因为任何应对都是一种视人、视事、视情而产生的选择,都是当事者的特征体现。

  记得在一次研讨会上,听王蒙谈如何应对在国外遭遇“文化歧视”和“文化误解”的问题。他说,他完全不怕对方提这类问题,甚至越尖锐越好。因为他自信智力不逊于人,甚至超越对方。

  由此联想,在某种意义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产生争论,有时是一种智力的对决,比拼的是对自身文化的把握深度和对对方文化的理解深度。如果双方只是自说自话,可能就是一种聋子的对话,没有意义,不说也罢。如果对话一方“知己知彼”的程度很高,就可以用一种对方理解的话语,以其深刻性和

幽默性征服对方,达到“心悦诚服”的水准。或许,这种“智力自尊”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自尊。“法律维权”可以让人屈服,“文化维权”可以让人“诚服”。

  王蒙还谈到,幽默感和恰当的自嘲是一种智力自信。听王蒙谈话,妙语连珠,挥洒自如,确实洋溢着一种“智力自信”。但王蒙方式不是好学的,搞不好“画虎不成反类犬”,人们对此要有自知之明,如果强去学,“幽了一默”并不幽默,足以自取其辱。

  维护自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老实,以本色示人。在某种意义上,老实是一种人格自信,是一种立足十分坚实的对外姿态。因为任何浮饰和作伪,都有心虚的成分在内。从长远看,诚实的态度将使我们获得外部的敬重。

  总之,维护自尊要靠我们自身的内在素质和力量,至于外在的表现形态,完全可以不拘一格。▲(作者是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17日第十一版)


黄晴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