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北京晨报聚焦栏目专题 > 正文

新百家姓意义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2:55 北京晨报

  ●对历史心怀温情敬意

  ●“姓氏基因”乏科学性

  近日,一项历时两年的调研推出了新的“百家姓”,甫一出炉,即招致“意义何在”的质疑,不少学者指称其淡薄空洞意义不大,而此次调查主持人提出的“百家姓里蕴涵着
遗传密码的说法”,更是引来无数反对之声……

  新百家姓意义何在?

  近日,一项历时两年的调研推出了新的“百家姓”,甫一出炉,即招致“意义何在”的质疑,不少学者指称其淡薄空洞意义不大,而此次调查主持人提出的“百家姓里蕴涵着遗传密码的说法”,更是引来无数反对之声……

  对历史要心怀温情和敬意

  重磅观点

  彭林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度,不仅典籍丰富,而且富有民族特色。例如,启蒙教育中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就是非常典型的例证。作者将中国人众多的姓氏、漫长的历史、多彩的文化加以浓缩,编成三字或者四字一句,篇幅适中,内涵丰富,浅显易懂,琅琅上口,非常适合于孩童的学习和记忆。“文革”当中,这些流传广远的优秀文化遗产被当作封建糟粕加以批判,想来真是可悲。这些年来,人们终于重新认识到了它们的价值,提倡者不乏其人,可谓斯文不灭。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总有些人认为它们已经过时,试图用新的东西来替代之。例如,几年之前,有人出面编写《新千字文》,他们找了不少学者、名流,利用媒体大肆炒作,甚至还动用自己掌握的行政资源来推广,试图以此替代传世的《千字文》。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看到了,尽管热闹一时,到头来是烟消云散,自生自灭。海内外的华人还是认同老的《千字文》,它的地位根本就动摇不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经典作品地位,是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才奠定的,在今天依然是如此。你可以挑战它们,但你只能用其他的书名。如果你想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旧名,来写你自己的东西,那你几乎注定要失败。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最近听说又有人要写《新三字经》,我想正如《尚书》说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如果作者仔细看看《新千字文》的覆辙,就会自动收手的。如若不信,我们拭目以待。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民间兴起的姓氏研究,问题相当之多。有些人为了张大和高远自己的姓氏,想方设法将族谱追溯到黄帝、伏羲时代。殊不知任何一国的历史,都犹如一口深井,越深远处越模糊,并非处处清楚的。中国远古、上古时代的史料缺环太多,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就有“书阙有间”的感慨。五帝时代的族群关系,连司马迁也说不清楚。笔者看过一些新编的族谱,往往是始于黄帝,五千年之中,一代也不缺,真是令人忍俊不禁,这是任何一位历史学家都做不到的。

  姓氏来源广泛,背景复杂,即使是同一姓氏,也未必出于一源。有些姓氏是受赐于帝王,有的则是不同姓氏融合而成,彼此本无血缘关系,更没有所谓共同祖先。据说有人试图一一找出同姓者的遗传基因,寻找古代的同宗基因,只怕会遗人以率尔操觚之讥。

  “文革”以来,大家接受的是一种浅薄的进化观,认为历史是斜坡式地向上发展的,今人站在了历史的最高点,因此总是要比古人高明。正是由于这种意识,人们不免要鄙薄古人。既是鄙薄古人了,就不再愿意去学习和了解古人,甚至处处想超越古人。其实,有些古人是很难超越的,尽管今天的哲学家很多,可是有谁能写出《老子》呢?如今的作家也不少,有谁的作品已经超过了《水浒》、《红楼梦》呢?不服气是不行的。我想,许多轻视古人的人所缺乏的,不光是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缺乏钱穆先生所说的,“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怎么能够实现文化创新呢?

  主题插话

  正方 能够带动寻根热潮

  调查结果应该如主持调查者所说,接近中国人姓氏的分布现状,至于对于研究中国人Y染色体多样性、疾病的分布、汉民族源流以及其他学科领域,如果能够提供新的线索和参考,应当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际使用价值。 ——吴滢

  值得注意的是,新百家姓应该能够对文化旅游、寻根旅游提供帮助,从而制造一定的商机。 ——谢连应

  有研究必要,因为百家姓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变迁。 ——李东

  这部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在公众的审视、赞誉、质疑的同时,被标上了文化与科学的双重价值标签,一轮又一轮围绕新百家姓展开的姓氏寻根、文化研究、商业运作等活动日渐频繁,将一度沦为寻常话题的姓氏重又推到了国人的视野之内,在不同的领域引起一系列的反应,这也许就是最大意义呢。

  ——胡玉言

  反方 内容空泛价值不大

  老百家姓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每组最后一个字还考虑押韵,因此它的排序没有严格按照姓氏人口数量来排列。他说,在中华姓氏文化中,老百家姓是中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而新出炉的百家姓却没有这方面内容,显得十分淡薄空洞。 ——陈勇

  新百家姓只是按人口多少进行姓氏排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张燃

  老百家姓好学易记,影响极深。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而新百家姓,又有什么意义呢?

  ——董学蜂

  我们很难相信,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能够对于研究人类遗传学就有很大帮助,这太悬乎了。当然,与考证出“孙悟空是山东人”的研究相比,新百家姓倒是强一些。 ——刘文耀

  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的姓氏早就“乱”了,很多是因为人为的因素导致姓氏的变数。古百家姓同时可以作为一种读物,像《三字经》《千字文》一样,承担了蒙学教材的功能,今百家姓倒是有科学的意味了,却不过是一群干瘪瘪的姓氏堆积,刻薄地说,仅仅方便了谁的姓现在排第几位,到那项成果里自己能数清楚。

  ——潮白

  主题插画

  

新百家姓意义何在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好学易记。

  

新百家姓意义何在

  主持完成此次百家姓调查的袁义达现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至今一直从事人类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他表示,这次百家姓调查不仅仅是给中国的姓氏重新排序,更重要的是,“这部百家姓里蕴涵着中国人的血脉,蕴涵着中国民间的家族史,这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符号”。

  专业观察

  人性是先天后天和“意外”的混合产物

  “姓氏基因”概念缺乏科学性

  张新庆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士。

  当新的“百家姓”新鲜出炉后,有关人类基因的讨论又有了新的话题——姓氏基因。新“百家姓”的提出者在考察了100个常见姓氏的分布后认为:宋、明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姓氏传递是连续和稳定。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在中国古代的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社会,人们有同姓聚居的习俗、人口流动幅度较小、择偶受地域限制较大。而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姓氏分布的稳定性。有人进而主张,在遗传学上“姓氏”和“基因”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姓氏基因”可能存在。姓氏分布稳定性是否表明“姓氏基因”的存在呢?

  人体有46条染色体。在遗传基因方面男女大最大差别在于,男性有X和Y两条性染色体,而女人则只有两条X染色体。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著名的果蝇实验就揭示了伴性遗传规律,一种与性别相伴随的遗传方式。在以男性为主导的传统社会中,姓氏往往随男性代代相传,因此男性特有的Y染色体也就随姓氏代代相传。恐怕这一单纯的科学事实并不能证明所谓的“姓氏基因”的科学性。

  仔细揣摩一下,人们不难发现此提法的含糊之处。通俗讲,在上述特定的语境下,性染色体与姓氏有一种符号意义上的关联。但姓氏本身不是Y染色体上的一个特殊遗传位点。在严格的科学意义上,“姓氏基因”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我们承认了“姓氏基因”的客观存在,那么在逻辑上无论在新“百家姓”中的排在前列的李、王、张,还是罕见的姓氏,任何一种姓氏都应在Y染色体上有带有该姓氏特征的遗传位点。“姓氏基因”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通俗表述,它与遗传学上的“等位基因”、“疾病相关基因”的含义有本质的区别。

  “姓氏基因”本身虽然通俗易懂,但却有很大的误导性。例如在最近的报纸和网络上,时常有这样的表述:“在相貌和体形上可以遗传,因为独具家族特色”;“?菖?菖?菖姓氏世代地位显赫,拥有遗传上的优越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些言语中,我们看到了浓厚的基因决定论色彩。极端的基因决定论主张所有的人类疾病、特性和行为都由基因决定。实际上,人并不是一部由各种各样“自私基因”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化机器。从基因型到表现型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过程。人类行为由先天、后天和纯粹“意外”——尤其是偶然性事件——混合的产物。

  当然,对“姓氏基因”概念的质疑并不等于说,姓氏的区域分布、群体生理特征等等与基因无关。相反,以姓氏划分疾病人群,将有可能为医学研究开辟新的视角。借助于群体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与中国人姓氏相关的基因研究,对基因水平上揭示中国人的“源”和“流”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专业观察

  姓氏普查应与人口普查相结合

  孟生旺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这次调查涉及到全国1100多个县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再通过县、地市、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来得出各个姓氏的数量分布情况。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的科学性是毫无疑问的。

  姓氏抽样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论,仍然与普通的抽样调查具有一致性,其科学性的前提是样本的数量以及总体与样本的关系。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这两种方法都是适用的。当然由于姓氏调查具有特殊性,它的分布并不具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在抽样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代表性的同时确信调查的全面性是一个难题。因此不能排除事实上某个姓氏的人口总数与抽样结论不一致的情况,也有可能极个别使用范围狭窄的姓氏没有出现在统计结论中。要强调的是,但凡抽样调查都难以避免一定的误差,只要误差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以内,就不会影响结论的科学性。根据我的判断,如此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其误差肯定是控制在1%以下,导致上述可能出现的几率还是很低的。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如果在人口普查的同时进行姓氏普查,或者利用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研究姓氏的分布,那么不仅省时省力得多,而且得出的结论就更具有权威性了。但不管怎么说,这种调查应该是兼具社会价值和研究价值的。

  主持课题者“解密”

  中华姓氏三大玄机

  主持“新百家姓”课题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介绍了中华姓氏三大玄机。

  玄机一 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玄机二 同姓不一定同家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备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上这并不可信,经过调查,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玄机三 中国姓氏最有内涵

  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

  比如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而且没有源头及意义,多数是以位置名来代表,如松下、井上、田中,因此,日本学者很难把日本的姓氏与人类遗传联系起来。

  相关专题:北京晨报聚焦栏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