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中国民间科学研究生存状况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9:26 国际先驱导报

  民间科学研究者们没有受过正规的科学研究教育和训练,也缺乏科学研究的设备,但是,他们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想要打破中国的学术垄断

  “民科”之辩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张禹报道 “山东农民刘百刚由于行为与众不同,从小就被人看
成精神上有毛病,连他妈妈也对他极度失望,只有邻居小姑娘李小猜愿意相信他的‘胡说八道’。刘百刚最疯狂的行为是要造一架飞机,这成为村里人的笑柄,让母亲蒙羞,也让李小猜离开了他,和别人结了婚。尽管这一切都让他痛苦,刘百刚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梦想。最后他终于飞起来了,尽管这可能是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

  这是一部电影的内容简介,这部电影于今年初在央视电影台亮相。

  这部代表了一群来自中国民间,心怀梦想的科学研究者的电影,描述了这个群体的状态——他们狂想,往往落寞,但百折不回。

  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科学研究教育和训练、也缺乏科学研究的设备,但是,他们大多坚信,自己正在从事的科学研究项目早晚将轰动世界,为此,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在业内,他们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简称:“民科”。

  “农民造飞机”现象

  一个农民倾其所有造飞机,能让电影工作者为之感动流泪,但是如果一群农民都在造飞机,这个故事就有了其他的涵义。

  尽管“民科”群体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是当农民,这个一向被认为文化程度和科学素养最差的群体,近年来却频频在科学研究上引起媒体关注。

  1996年4月,宁夏农民刘亦兵驾驶自造飞机试飞成功。那次他飞了250多米,从而成为中国农民造飞机运动的先驱,被称为“中国农民第一飞”。据说,他早在1991年自己13岁时,就制成了第一架飞机。

  刘亦兵的前进速度无疑是非常快的。早在他出生的1978年,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桥乡双堡村农民张玉翔无意中得到几本《航空知识》杂志,立刻着了迷,2000年,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张确信自己拥有制造飞机的能力后,开始了自己制造飞机的计划。

  四川省绵阳永河镇五泉村老农曹正书也早在二十几年前就迷上了造飞机,但目不识丁的他所造的飞机,具有更加浓烈的农民特色:仿照鸽子的比例设计飞机,用木板做成螺旋桨,把

摩托车
发动机
和汽油机改装成飞机发动机,轮胎则是从儿童自行车上拆下来的……尽管多年来,他的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冲进麦田,仍然不改其志。

  原材料的就近取材几乎成了自造飞机的人一个共同的特点。湖北省郧西县马安镇下川8队的苏道成的飞机也是用废旧钢铁所造,将摩托车的发动机改造为飞机发动机。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改变鄂西北大山中乡亲们交通不便的难题。

  当然也有令人羡慕的例子:2000年,张斗三携自己所造的飞机参加了珠海航展,并且引起一时的轰动。张1956年出生在广东潮阳关埠一个地道的农民家里,1990年开始摸索制造飞机。他的飞机,号称是在自家的天台上敲敲打打了两年造成的,8.5米长的双翼上写着:我来自潮州,爱拼才会赢。

  2004年,张斗三再次在珠海航展上亮相,这次,他造出来的是一辆“陆空两用车”。

  这些“土飞机”无论是否能够飞得起来。其背后几乎都有一段辛酸史:尽管他们所费的材料都是一些废旧易寻的东西,但是成本依然很高,几乎每一位造飞机的农民除了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其中之外,还会欠下大量外债,但是他们依然痴迷于飞行。

  “我自己是不鼓励农民造飞机、造潜艇之类的,”一位航空领域的大学教授说。“每一年,我都会看到这些新闻,还会碰到前来请教的农民,有时候看他们省吃俭用的样子,真的很辛酸,甚至让我不忍心告诉他们,从图纸和他们的描述来看,他们造的东西飞起来的可能性非常小,技术既无突破,也没有商业价值。而我更担心的,还是他们的安全问题,他们并不完全了解试飞可能具有的风险。”

  挑战“相对论”的中年人

  5年来,李亨大部分时间住在

清华大学附近一个地下室里,白天,他会在附近的高校校园中到处转悠,顺便看看近日的活动海报,如果看到有卖二手书的,就凑上去看看,然后回去,上上网,“思考一些专业问题”。他的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里解决,吃得很省。 有时,当听说国内外有名的教授来清华开讲座时,李亨就会出现在会场,和学生一样记笔记、鼓掌,最后冲上去拦住教授谈谈自己对于理论物理的认识,有的时候,他会送上厚厚一摞自己“证明相对论的错误”的论文复印材料,以央求的口气,表示希望对方回去可以翻一翻,介绍一个可以发表的地方。但是,他几乎从来没有接到过回音。

  45岁的李亨头发已经白了一半,7年前,他本来是一个南方城市普通的技术工人,一家三口,丰衣足食。但是自从他在儿子的科学普及读物上看到有关相对论的介绍之后,就对其着了迷。先是自己在家琢磨,后来,因为感到那个小城可以和自己对话的人太少,他不惜辞职来到了北京。为此,妻子和他离了婚,儿子也不怎么理他了。

  李亨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我去年就接待了二十几个号称自己取得了物理学有史以来最大突破的人。”博士生小沈抱怨说。由于自己的导师在理论物理界颇有名气,也成为“民科”们争相“交流”的目标。

  “基本上来讲,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我见过的最高的也就是中学物理老师,本科毕业,其他人甚至有小学文化的。当然,以他们的基础,能对理论物理感兴趣并且钻研,非常不容易,但是我不得不说,很多基本概念他们都搞不清。”小沈说,“但是他们研究的全是大问题,比如证明相对论是错的,提出宇宙起源新理论之类,有时候,我很难和他们沟通。”

  小沈有时确实很难理解,他曾经接待过一位福建来的私企老板,竟然愿意放弃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企业,一心到北京来和专家交流,“他有一次甚至说,他有一个想法,要把国内外有名的专家都请到他老家去,大家一起商量出一个‘有关今后五十年物理发展生死存亡’的问题,然后由他来研究。我后来不清楚具体情况,但是我想以他的财力,学术界说不定会有一些败类会去骗钱。”

  但是,李亨却对“民科”群体信心百倍,他保留了一份报道上周召开的国家科技大会的报纸,“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进步,我们早晚有一天能打破学术垄断,让民间智慧不至于被埋没。”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