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中外文化界盛行怀旧风(文化点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03:20 环球时报

  《金刚》又翻拍了,影迷们照例又是一番激动。

  翻拍多年以前的大片、名作,或者续集、前传之类的名堂,本是海外影视界常用的手法,近来在国内也愈益风行。不论是《林海雪原》、《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样的红色名著,还是《京华烟云》、《金粉世家》、《霍元甲》这类旧流行小说和老故事,都被郑重其事地回锅热炒,一拍再拍,虽说褒贬不一,却千真万确地重又吸引了挑剔观众
们的眼球。

  这股怀旧风甚至蔓延到更广泛的文化领域。钱锺书、沈从文、周作人、林语堂、穆旦、张爱玲、胡兰成,一个又一个曾被千万人记住又遗忘的作家,又被重新挖掘出来,再次成为读者、出版社和大众传媒的宠儿。

  文艺界这股怀旧风的盛行,是受了一定时代背景的影响。面对当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当代文艺作品的快餐化,现在的人们在适应和接受之余,对自己儿时,以及父辈祖辈

  口中不太遥远的过去,对这段既熟悉又陌生、既清晰又朦胧的时光,不免产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向往、追忆、惆怅和憧憬。

  老片新拍也好,旧作家、旧作品走红也罢,都是文艺市场对消费者这种复杂情绪的一种投合,一种满足,也反映了人们对消逝了的精品文化时代的一种无奈而又有些廉价的缅怀。也因此,怀旧的对象往往是不太遥远的往事,是那种看得见却摸不着,似是而非的感觉。因为更早的往事已经成为历史,成为经典,而更近一些的,则仍旧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怀旧并不是真正的复古,而更多的是一种在旧外衣下的新时尚、新情趣。重拍的《霍元甲》和旧作相比,少了些好勇斗狠,多了些止戈为武的哲理,无非顺应了当今观众的情趣。《金粉世家》更是和原著几乎对不上,同样为的是满足当今大众的口味。旧作家的小说原作不可能改头换面,但重新流行的理由却每次都不同,比如周作人,上世纪70年代末被忆起,是因为他对日本文艺的谙熟;80年代末则是因为语言的精致;而如今的再度流行,却是因为他文字中所谓自然的情趣了。

  比这更明显的例子,如《佐罗》、《喜福会》,都是一写再写、一拍再拍的故事,炒了一遍又一遍的冷饭,但每一次的旧面孔下,都蕴涵着新的内含、新的意义。而这些又无一例外地反映着当时的潮流和当时人们的文化取向。一句话,怀旧是永恒的,但怀旧的内涵是善变的。

  潮流总是暂时的,对往事的向往和追索,却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本能。怀旧作品的流行也许很快会趋于沉静,但在这种本能的驱使下,这种怀旧的感觉,终会在今后的岁月里,在五花八门的文艺作品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自觉不自觉、一次又一次地流露出来。▲

  《环球时报》(2006年02月17日第二十版)


陶短房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