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中美处于第三次磨合期(大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08:27 环球时报

  ●百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常有剧烈动荡,但保持着相对稳定,关键在于维系亚太总体稳定是中美共同的根本利益

  ●从地缘视角看,亚太地区“南北连线”上的一些势力,正在利用“东西连线”上的中美矛盾,试图获取各自利益

  ●两国关系涉及亚太稳定全局,不能长期处于非敌非友、似敌似友、可敌可友的不确定地位,应以中美战略协调关系取代日美战略关系

  亚太的总体稳定是中美共同的根本利益

  百年来,中美关系呈现三次近似于“全面磨合———紧密合作”的轮回。

  第一次磨合与合作是从1921年华盛顿会议至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分处大洋两岸的美中经过长期磨合,终于走到一起。以两国的战略合作为主的反法西斯同盟,使日本“大东亚共荣圏”的迷梦破灭;第二次是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两国通过艰苦的磨合放弃了武力对抗,实现建交,在冷战格局中对抗苏联,再次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

  当前,中美关系则处于百年来的第三次磨合期。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起伏不断,从1989年的低谷,经过十年努力磨合,一度上升到1998年双方同意“致力于发展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以后又因上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争、炸馆事件以及2001年的撞机事件再次跌入低谷。小布什总统刚刚上台时,美国将中国锁定为“竞争对手”,但“9·11事件”以后,双方以“反恐”为契机,以发展经贸为主要动力和稳定器,重新使两国关系回到了新的“最好时期”(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语)。尽管仍有诸多不和谐的音调,但前几年美方对中国的“多方面的合作伙伴”定位,以及去年9月份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佐利克的“利益相关者”的提法都是中美关系趋向积极和稳定的重要标志。

  可见,百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常有剧烈动荡的转型期,但仍能承受得住多次危机,经受得了多次调整,在剧烈的颠簸起伏中保持着相对稳定。因为,两国长期以来都有一项共同的根本利益,就是中美两国各自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以及对危机的控制。两国的各自发展都只有在亚太总体稳定的环境下才可能达成。

  当前,两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都希望继续维系亚太的总体稳定,并以此为基础,在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上进行战略合作。这是中美关系趋于协调与合作的最重要因素。

  中美矛盾常被他国利用

  从广阔的地缘视角看,人们一直都忽视了在亚太地区存在一种若隐若现的地缘政治格局,即“东西连线”与“南北连线”。

  “东西连线”是指横跨太平洋的中美之间的战略联系,它维系着亚太全局,但时常十分脆弱;“南北连线”则是指处于中美两国战略连线交叉的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诸国及印度,在地缘战略上有着某种天然的共同利益,常会运用“大国平衡”策略,巧妙利用其他大国的各种矛盾,实现其各自的利益。“东西连线”上中美两国的矛盾便常常被利用。

  当然,利用中美矛盾的结果有时是良性的、积极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东南亚诸国。东盟灵活地利用了中美两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上的分歧和矛盾,牢牢地把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很多时候,“东西连线”上的国家利用中美矛盾的结果是恶性的、消极的。比如日本,因二战时的两弹之恨与战败之耻,日本从骨子里不喜欢美国,但因害怕中国强于自己,成为东亚的领导者,日本更欲遏制中国。因此,日本长期以来都在利用美国,加强日美防务同盟体系,借历史问题恶化东亚国际环境,甚至近几年积极介入台海问题,为台海形势推波助澜。

  在日本看来,如能成功加剧台海危机,便可以加剧中美矛盾,至少可以使日本能如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时那样,有机会火中取栗,甚至在“鹤蚌相争”中获取渔翁之利。

  日本在“南北连线”上战略意图很清楚,就是遏制中国向海洋发展,阻止美中关系的改善,进而南下,与同我国有领海争议的东盟国家再拉上印度,形成一道由北而南的半月形遏制圈,进而控制西太平洋,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新世纪。

  当然,这只是日本的一厢情愿,是难以实现的痴心妄想。

  “东西连线”与“南北连线”很多时候处于此消彼长之中。历史已证明,“东西连线”上的中美裂痕扩大多少,“南北连线”上某些国家从中获利的可能性也就增加多少。这反过来又加剧中美矛盾。如果这种恶性循环任其发展,将从根本上动摇中美战略合作关系,并最终破坏整个亚太大局的稳定。

  近几年来,两条连线战略关系都在发展,不过,总的来说,在“东西连线”上,中美双方的战略定位尚模糊不清、游移变化,有时甚至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南北连线”似乎发展得更快一些,也更稳定一些,即主要以日本右翼势力和“台独”势力为代表,其利用中美矛盾得益的图谋越来越明显。如果不加以遏止,势必破坏亚太目前所保持的总体稳定局面,中美两国关系也必然会受到危害。

  以中美战略协调关系作为亚太安全的主轴

  中国是美国前所未遇的认知对象。在政治层面上,因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远未结束,美国无法做出准确的长期预测,加之双方利益交融日益密切和广泛,在很多具体国际事务上难以就事论事,传统的识别敌友关系的标准已经失效。这样,在当前的第三次磨合期内,美国必然会长时间内对中国既怀着期待,又抱有疑惑。但是,两国关系涉及亚太稳定的全局,不能长期处于非敌非友、似敌似友、可敌可友的不确定地位,双方应该共同向积极方向努力,通过磨合实现新的合作。

  台海问题是可能引爆整个亚太局势的导火索。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两国的立场通过多年的磨合,达成了基本共识,一是反对“台独”,使台海局势逐渐获得有效“管理”。二是把台湾问题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来考虑,不使其牵一发动全身。中美之间不断扩大的共同利益和正在开展的广泛合作,使台海问题牵动中美关系全局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少,使得台海问题正逐步被“边缘化”和“稀释化”。正因为如此,“台独”势力近来变得更加嚣张,并试图谋求与日本右翼势力合流。

  面对新的形势,中美之间必须要进一步形成更牢固的协调机制。今后的一种更为积极的选择是,以在台海问题有效控制为前提,中美战略协调关系最终取代美日战略关系,作为21世纪亚太安全结构的主轴,从根本上改变冷战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格局。这也是21世纪整个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根本保障。为此,中美两国应尽快度过第三次磨合期。▲

  (作者是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07日第十一版)


翟晓敏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