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千古之谜揭晓:桃源洞入口确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00:25 红网

  红网3月20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斯茅庚)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千余年来,我国唐代诗人张旭的一首七言古诗《桃花溪》,不知让多少文人骚客为寻找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洞绞尽脑汁。20日,国家体育总局水上管理中心的国际二星级潜水教练员朱盛辉冒着严寒潜入沅江,找到了桃花源内真正的桃花洞,从而解开了千年之谜。

  我省四大河流之一的沅江,自北向南流入桃源县,经过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的桃花山时折而东流,在桃花山下形成巨大的旋涡。唐代以后,许多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文人都认为,桃花洞就在桃花山下离旋涡不远的悬崖峭壁下。然而,由于水深流急,千百年来一直没有人敢探险。此次,桃源县政府邀请潜水教练员朱盛辉前来,朱以高超的潜水技艺,仅用15分钟就在旋涡下26米深的地方找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渔夫舍船而入的洞口。

  20日上午11时15分,由数十名警察组成的救援队和由十余名医师组成的救护队全部到位,朱盛辉穿上特制的潜水服,背着沉重的氧气瓶,扛着水下照相机,“扑通”一声跳进了湍急的江流。11时30分,朱盛辉从江面上冒出来,高喊着找到了洞口,这时十几条船上的人们同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根据朱盛辉在水下拍摄到的镜头可见,桃花洞在一个掩盖着的峭壁下,形状大致如一个不规则的菱形,刚好容纳一个人进出。洞口四周乱石嶙峋,很有奇特、幽深之感,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洞极为相似。

  桃花源以与《桃花源记》较为吻合的景观景点为世人所认同,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深厚的历史积淀,古老的神话传说,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该景区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以世外桃源为背景的景区也纷纷多了起来。争论的焦点就是陶渊明文中所说的“山有小口”。桃源洞找到后,使桃花源成为陶渊明所描述的“避秦绝境”原型更加确定无疑。

  专家推测,桃花山下的沅江弯道一带,过去可能是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才变为河流,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洞也因地壳运动由岸上降到了水下。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负责人李岸初表示,桃花洞找到后,管理处将以此为切入点对桃花源进行保护性开发,进一步挖掘桃花源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新的文化品牌。

稿源:红网 作者:斯茅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