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众的感觉也会传递权威信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05:03 华商网-华商报

  ■单士兵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有7625人参与的调查显示:一方面,78.8%的人认为和十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而另一方面,85.3%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负担比十年前更重了。

  此前,统计部门向公众提供的信息是GDP连年增长,而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物价上涨幅度并不大,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远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涨幅,近年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一方面是老百姓收入在逐年增加,腰包日益在鼓起来;另一方面,是物价上涨并不大,老百姓有能力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而与这样的数字展示不同的是,公众感觉生活负担更重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相信统计部门的数据,还是相信公众的感觉?

  对此,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指出,在我国,一些学者依据宏观数据做出的分析与一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有距离,通常来说是由于宏观数据的计量方法出现了问题。物价的问题就是如此。以现实中使用的CPI统计标准为例,这个标准还是20多年前制定的,并未根据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产品的变化做出调整。诸如医药、教育、电信等消费的所占权重,与实际消费情况完全不成比例。甚至连近几年上涨很快的住房消费,在计算CPI时,“依照国际惯例”并不包括在内。

  这样看来,用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简单比照公众的生活质量,不一定是科学的。而相关部门如果仅仅依据这样的数据标准,来审视和判断公众的消费水平,藉此来调节和制定一些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显然就容易陷入误区。

  事实上,为什么住房、教育和医疗,会被普遍地视为加重人们生活负担、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新“三座大山”?为什么那么多公众对将来的养老没有信心?这一切提醒我们,公众的感觉,很多时候比单纯的数字统计结果更值得关注。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精英阶层的生活现实可能更接近统计数字所简单描述的状态,但对大多数平民阶层来说,生活是具体的,是生老病死医食住行,是活泼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每一天的具体感受,而绝不是枯燥的数字。在这个意义上,公共的感觉就是最权威的信息,尤其是对决策部门则更是如此。在今天,我们感觉生活负担加重,这是因为我们能够时时感受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沉重压力。生活中种种现实,都会让我们不时产生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对目前拥有的许多东西的一种不安全感,由于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我们忧心忡忡,而未来会怎样,充满希望却又不可预期。

  我们的生活负担,让我们的现实生活与预期生活的差距越来越大,使人们心中的“相对剥夺感”不断地发酵。甚至,这样的负担和趋势,会让我们许多人都产生一种“普遍失败感”。而这样的“相对剥夺感”与“普遍失败感”,只会不断地消减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并最终可能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相关报道见17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