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手牵一线 放飞一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07:28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本报今起推出“风筝创意”征集活动,党报热线962211等待您的金点子

  蓉城这几天暖阳高挂。春风轻拂,百花怒放,何不走出家门,驱车郊外放风筝呢?背上漂亮的风筝,脚踏葱茏的山岗草地,迎着初春的暖风,放飞芜杂的心情,这样的感受何

其惬意?放风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手艺。今天的日报会所里,我们将为您讲述风筝的故事。在分享春风心情同时,我们还将推出“风筝创意”征集活动,如果您有好的设计建议,或是场所推荐,请拨打我们的党报热线962211,或来信cdrbhs@163.com,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创意风筝·琢

  创意无限点缀春天

  不知从何时起,风筝从一种娱乐手段,上升成了一种民间艺术。每逢春秋时节,蓉城的天空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创意风筝,层出不穷,各展风姿。作为一门艺术,风筝之美源于创作者的精心雕琢,如何点缀天空的色彩,全取决于您脑海中的点滴创意。从今天起,日报会所将面向广大市民征集新奇风筝设计创意,如果您有好的设计点子或创意,欢迎拨打我们的党报热线962211,或来信cdrbhs@163.com,加入我们的风筝乐园!

  活动注意:

  1、参与征集作品包括设计样图、创意解释或是成品照片等。此外,我们还将开辟风筝故事专栏,希望您的参与和投稿。

  2、针对部分优秀征集作品,我们将特邀风筝文化专家进行点评和建议,见报公示。

  3、除去邮箱和热线外,您也可以直接到成都日报社,展示您的得意作品。地址:红星路二段159号成都报业大厦17楼热线办公室。

  风筝起源·说

  战时通讯飞入民间

  风筝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说起风筝的起源,还要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风筝被称为“木鸢”,以鸟为形,以木为料,主要用于战时的通讯和侦探。一直持续到唐代,风筝的用途发生了转变,开始向娱乐形式发展。那时风筝大多为纸鸢形式,在民间十分流行,唐代诗人唐采在《纸鸢赋》中记载:“饰素纸以成鸟,象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

  从唐代到清代,纸鸢、纸鹞始终是中国风筝的主要名称。南方称风筝为“鹞”,北方叫风筝为“鸢”,“鹞”和“鸢”是同一种飞禽,即鹞鹰。在这段时间里,风禽、纸鸢、凤巾、春申君、毫见、风瓦、八卦、鹞子等称谓相继出现,直到清代,风筝一词才取代了所有的称号,成为现在的名字。

  风筝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它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曾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已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史》。

  放飞推荐·走

  新坡旧地放飞心情

  凤凰山:放风筝的老地方

  凤凰山是成都人春天郊游放风筝的老地方,宽敞的山坡绿地,为您提供了足够宽裕的放飞场所。当春风吹开桃花时,踏上凤凰山的草坡,享受难得阳光浴的同时,与亲朋好友们携手放飞风筝,实是乐事一件。

  牧马山:拥有宽敞的空地

  如果厌倦了凤凰山老地点,不妨尝试一下牧马山的风味。沿成都至新津的大件路到牧马山,最多半个小时的车程,与凤凰山相比,牧马山同样拥有宽敞的空地,此外,这里的高尔夫休闲场所也是鼎鼎有名,风筝飞舞下的潇洒挥杆,也别有一番情趣。

  市区公园:不愿走远者首选

  东奔西走是否会让您感觉疲惫?如果不愿走远路的话,何不到市内的大小公园转上一转?这里的环境点缀优美,活动场所也颇为丰富,活水公园的生态、人民公园的雅致……在这些地方放飞都市里的风景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风筝乱弹·咏

  清风可托共白云飞

  据人民网文章,咏风筝的诗歌最早出现在唐代,元稹在他的咏物诗《有鸟二十章》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风吹绳断童子走,馀势尚存犹在天。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借物讽人,意味深远。

  北宋著名宰相寇准曾作《纸鸢》诗:“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南宋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有趣:“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明代著名诗人兼画家徐渭写了《风鸢图诗》25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是:“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描绘了当时江南地区放风筝时的热闹情景。另一首“我亦曾经放纸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读后发人深思。

  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更是描写放风筝的脍炙人口之作。孔尚任也有一首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使一个天真、生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任过潍县县令,他在《怀潍县》诗中吟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道光年间潍县金石学家、诗人郭鳞在《潍县竹枝词》中写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鸯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这两首诗详细地记载了清代潍坊民间春日放风筝的热闹情景。

  清代还有两位女诗人写断线风筝的诗,别有情趣和意境。一首是陈长生的《春日信笔》:“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另一首是骆绮兰的《春闺》:“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读来耐人寻味,趣味盎然。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以断线风筝为谜底制作一条灯谜:“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称得上是一个令人叫绝的佳谜。

  近人周作人在《儿童杂事诗》中写道:“鲇鱼飘荡日当中,蝴蝶翻飞上碧空。放鹞须防天气变,莫教遇着乱头风。”讲了放风筝最怕风向不定,可谓是经验之谈。

  本报记者朱光泽杨甦谭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