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中国需要“平民教育”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08:41 新华网 |
新华网杭州3月21日电(记者王学江、谢云挺)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指出,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受到教育。这番话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人呼吁:应当使平民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消除和克服片面发展精英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尽快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所谓平民教育,就是面向普通老百姓、面向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教育。它注重每个人 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与其相对的是精英教育,它考虑的是培养少数拔尖者,其结果是少数人获益。在今天强调平民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目前,各地普遍存在中小学负担过重现象,素质教育举步维艰。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在不少地方,“城市学校像欧洲,农村学校像非洲”;在各个教育阶段,又形成重点和普通学校两个世界。各种名目的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完全超出了平民百姓的实际承受能力,使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艰难求学,有的被迫辍学,甚至酿成了惨痛的人间悲剧。 这种“教育病”病根在于以培养少数拔尖人才为目标的精英教育模式,它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向一部分人倾斜,导致教育不公平。这种导向还刺激了教育商业化的发展,玷污了人民教育的形象。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发展平民教育,是由教育的基本属性和中国国情决定的。教育的基本属性是传递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推动国家和民族的长足进步。目前,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生活还不宽裕。精英教育固然需要,但它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综合国力的提高。一个国家,只有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平民教育,大力提高平民的素质,才能成为真正充满希望的国家。 要把平民教育落到实处,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转变观念,将其作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坚决摒弃“精英化”的发展模式,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事业属性,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各级政府应该承担起应尽的重要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全体适龄少年儿童特别是农民、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到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机会。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解决目前部分学生分担比例过高和一些家庭因教致贫的问题。同时,还应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进一步规范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乱收费的责任人。 只有让平民教育成为主流,中国的教育才能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完)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