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防治并举远离结核幽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14:11 大众网-农村大众

  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简单一个结核病,能给它单独立个“日子”,可见这病并不简单。的确,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已有20亿人感染过结核菌,而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达2000万,每年新发结核病人就达800多万,有300万人死于肺结核。结核病这样可怕,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又有多少呢?可以说,在未得结核病的人中,除了专业医务工作者和病人亲属,没有多少人愿意了解。即使结核病患者,也未必对该病有一个清晰的、科学的认识。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剧,结核病这种极易传染的恶魔,也正一天天扩散,吞噬着越来越多人的

健康甚至生命。在此次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到省结核病防治中心,请中心主任刘志敏谈了有关结核病防治的一些实用知识。

  结核病的易感易发因素—

  年龄:我国三次流调结果显示20岁以下患病率随年龄快速增长,以后为平缓增长至70岁达高峰,再后又下降。性别:20岁前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其后男性高于女性,显示年龄性别都对结核病发病、患病有肯定的影响。产后妇女易发结核尤其是血源性结核和结脑,并易受产褥热症状混淆而延误诊断。职业:某些职业与结核病密切相关。如粉尘业矽肺多发而矽肺者易患结核病。药物与结核病: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常造成隐性结核,如:哮喘长期用激素者、脏器移植长期应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者、恶性肿瘤行手术及化疗者即为此类。近年这些情况更有增多。另外,糖尿病、肝肾疾病、胃大部切除术后、流感、麻疹、百日咳感染后,都易发结核病。营养不良、过度劳累使抵抗力下降也易患结核病。流动人口、难民、移民因生活不安定、营养差、疲劳、居住拥挤而易于感染、患病。还有恶劣的社会环境因素:如贫穷、战乱、饥荒、自然灾害等。

  感染了就会得结核病吗??—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与传染。当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大量含有结核菌的微小痰沫排放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痰沫,即会受到感染。但感染和发病的过程受2个条件决定:即感染结核病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的因素。人体初次受到结核菌感染后,通常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结核病,少数人在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结核病。老年人、幼儿、青少年易患病,而慢性病人,孕产妇等抵抗力低下的人也需注意。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提高儿童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或抵抗力,可预防或减少儿童结核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身体,平衡膳食对增加抵抗力非常必要。

  结核的发病都有哪些症状—

  在发病早期多不典型,病情轻的可以毫无症状。有症状的病人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具有下列症状应警惕肺结核的发生。一、无明显诱因出现易倦、乏力、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二、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伤风”、“感冒”;三、咳嗽、咯痰持续两三周以上,查不出原因;四、痰中带血丝,或咯血以及长期低热。有以上症状者应到当地结核病医院或结防站就诊。

  结核病人如何进行隔离—

  肺结核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病原体,又经过呼吸道侵入健康人体而传染的疾病。因此要采取呼吸道隔离。具体措施为:一、最好给病人一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如无条件者,病人可单独睡一床,经常注意开窗通风。二、病人被服要经常用日光曝晒消毒,病人痊愈后,房间要进行彻底消毒。可将艾卷点燃或将米醋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至2调羹放在炉上蒸熏,再用3%漂白粉上清液或3%的来苏水向空间、地面喷雾、关闭门窗1-2小时。三、病人应减少与他人接触,不要到公共场所去。四、病人的用品食具、痰液、呕吐物都要消毒、特别注意病人痰液要吐在纸上或痰盂里,进行焚烧或消毒后倒去。五、结核病人隔离最好方法是去肺结核专科医院住院隔离,减少对家中人员及其他人的传染机会,有益于家庭,也有益于社会。

  在精神上如何关照结核病人—

  精神因素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肺结核病发生后,病人多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使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病初发病人对肺结核病感到害怕,复发病人又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医务人员和亲属应该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发病要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的病人则着重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肺结核病程长,情绪上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护士及家属应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症进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关键是组织好病人的情绪生活,指导帮助病人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而对于出院病人,一方面他们因病愈而高兴,另一方面担心回家后没有良好的休养条件而使疾病复发,又怕把肺结核传染给亲人。这时应根据每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出院帮助。解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状态,使之能遵医嘱积极主动进行合理、全程化疗,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康复。

  (遐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