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4孤儿赴江苏千里寻亲(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4:40 华商网-华商晨报

  

14孤儿赴江苏千里寻亲(图)

  “来辽寻亲团”登机飞往故乡

  

14孤儿赴江苏千里寻亲(图)
周宏媛(左)和从桂英“姐妹俩”在寻亲会上拥抱在一起

  

14孤儿赴江苏千里寻亲(图)

  迟来的拥抱,王彬与“妈妈”相拥告别新闻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上海育儿院里的弃婴数量增加,一批批孤儿从沪被送往华北、东北等地领养。这其中也包括辽宁省内的沈阳、抚顺、鞍山等地。

  2003年:本报受40余名“来沈孤儿”之托,举办了“上海来沈孤儿羊年大聚会”。2006年正月十五:本报接到“孤儿”王国斌寻亲电话,随后推出“帮助孤儿去寻根”报道。

  2006年2月25日:本报将54名来辽孤儿的“寻亲信息”传递到江苏高邮,与高邮市新闻信息中心进行“寻亲会”视频直播。

  2006年3月17日:本报率“来辽孤儿寻亲团”14名孤儿代表“回家”,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以及高邮当地的多家兄弟媒体全程追踪采访……

  84岁的寻亲老人从有江突然愣住了,“像!太像了……”另一位同样惊喜的老人是74岁的王正明。

  14位来辽孤儿在江苏省高邮市寻亲时,没有想到的惊喜发生了!从17日~19日3天寻亲中,14名孤儿代表有两人与各自的亲人“对号入座”了。初步比对,这两对“亲人”的相似率非常高。目前还需做进一步的DNA验证。

  奇迹一:47年后老父认出“女儿”

  时间:3月18日

  地点:“欢迎回家寻亲见面会”活动现场

  84岁的从有江老人,注视着桌子对面的来沈孤儿周宏媛,突然愣住了,“像!太像了……”

  “我有4个子女,1959年农历十月,一个女儿丢在了高邮市人民路,当时大概2岁左右。”讲起那段痛心的往事,从有江泪流满面。“我是1957年出生的,1960年来到沈阳,这个时间能对得上!”周宏媛仔细端详身边的“家人”,笑得像个孩子。

  随即,从有江老人将周宏媛与自己的亲女儿从桂英进行了比对,“大伙快帮着看看,她俩是不是很像啊?”“何止是像,就是啊!”围观人越聚越多。记者发现,这“姐妹俩”的手形、脚形也是惊人地相似。

  为了得到更近的确认,11时许,记者与周宏媛“一家人”前往高邮市中医院,进行验血比对。当周宏媛,从有江,从桂英挽起衣袖,齐坐在一起的一刹那,三个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3分钟左右,血型结果出来了:从有江老人B型、从桂英B型、周宏媛O型。高邮市中医院方面介绍说,“如果从有江的老伴是A、B、O任何一种血型,周宏媛就很有可能是这家人的女儿。”

  当日下午,高邮市甘垛镇传出消息:从有江的老伴血型是O型!

  奇迹二:寻女毫不费工夫

  时间:3月19日

  地点:高邮市卸甲镇北戴村

  就在第一个奇迹发生后,得知高邮市卸甲镇北戴村,有十余户村民当年丢了孩子,“来辽孤儿寻亲团”赶到了这里。

  在梁家大院,寻亲的村民把来辽“亲人”围了里外三层,正当此时,74岁的王正明老人瞧见了眼前的来抚孤儿王彬。

  “王叔,她跟你长的真像啊!”细细查看王正明与王彬的模样,村民们也惊讶地呼喊起来。此时,梁家大院里响起了阵阵掌声。惊喜之余,记者留意到这“父女俩”从额宽、到眼神,再到那一颦一笑,都是如此相似。

  这时,得到消息的王正明老伴也赶来,“母女俩”相拥而泣。

  王彬告诉王正明,“我的血型是O型!”但王正明并不晓得自己的血型。10几分钟后,验完血的王正明再次传来了喜讯,“我也是O型血呀!”

  这个“寻女毫不费工夫”的结果,让王正明无法相信,王正明不忍松开“女儿”的手,“孩子,别走了!多住几天!”

  3月21日,记者从高邮市新闻信息中心获悉,为尽快帮助这两对“准亲人”进一步确认关系,“4月我们有望陪同从有江和王正明两位老人到沈阳,与两位孤儿进行DNA亲子鉴定!”

  寻亲各界回应

  市长感言:把高邮当家吧

  在18日的寻亲见面会现场,高邮市委副书记、市长范天恩动情地说,“请把高邮当做你们自己的家和根!”

  高邮将建“寻亲网页”

  范天恩说,上世纪60年代,高邮、兴化等地区水灾频发,不少父母为了保全更多家人的生命,忍痛抛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回高邮寻亲的游子从千里之外的辽宁来到高邮,无论这次寻亲之旅结果如何,我们都诚挚地希望各位把高邮当做你们自己的家和根,把高邮人民当做你们最亲的亲人。

  高邮市委党委宣传部长张秋红还向本报馈赠了书画作品《忆江南》。

  高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朱震还表示,将在《今日高邮》网站中建立寻亲网页,帮他们继续寻找亲人。

  为下一步寻亲打好基础

  来辽孤儿周宏媛和王彬找到了“准亲人”后,寻亲团的其他成员打从心里为她俩高兴。“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增强了我们寻找亲人的勇气和信心。”来辽孤儿师金环笑着说。

  “苏北地区,是我们寻找亲人最有价值的地区,这次当地参与的媒体较多,他们会把信息传递到兴化、扬州、宝应一带。”来辽孤儿朱雁说,“通过这些寻亲活动,我们又掌握了许多新情况,这也便于下一步向苏南地区寻找。”

  辽宁电视台《阳光在线》、沈阳电视台《直播生活》,当地高邮电视台、《扬州日报》、《扬州晚报》等媒体的记者,以及宝应、兴化新闻信息中心的记者们始终跟踪采访,对本次寻亲活动进行了及时报道。

  寻亲未解之谜

  牛痘疤和“代号”仍无解释

  直到现在,来辽孤儿的身世中,仍有一些谜团未被揭开。

  对于这群孤儿的小腿外侧明显的牛痘疤痕,有人猜测“是当年上海育儿院统一接种的”。

  在此次寻亲过程中,大家发现江苏高邮当地的同龄人身上,牛痘都是种在胳膊上的。可是,记者留意到,仍有一些从上海育儿院来辽的孤儿,他们并没有类似的特征。

  此外,来抚孤儿张桂芝提供的“送抚顺婴幼儿名单”(由抚顺市档案馆提供)上,孤儿姓名栏上写有“江239,申1203,左保国,卜小头……”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呢?

  这两个问题,记者进行了多方问询,至今仍未得到一个确切的说法。

  寻亲亲情诠释

  河堤上栽种“亲情香樟树”

  3月17日下午,站在高邮“母亲河”京杭大运河旁,来辽孤儿默默许下了心愿。“这次寻亲是成功的!无论还有没有奇迹发生,我们都心安了,因为我们圆了多年的回乡梦!”来辽孤儿泪流满面,纷纷在河堤上栽种了代表亲情的香樟树。

  寻亲大行动让14名孤儿认识到了高邮老家的迅猛发展。“来到这里,不论我找没找到亲人,我都不会再有遗憾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来抚孤儿王桂芝满眼泪痕地说。“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对于我们的生身父母都不曾怨恨过。如今,我们只想见见父母,看看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如果能相认,我们会留在他们身边尽一份孝道。”许多孤儿这样表示。

  3月18日,寻亲团一行来到镇国寺,许多孤儿在这里许下心愿,希望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亲人。

  本组稿件均由本报特派高邮记者赵矫健采写本组图片均由本报特派高邮记者张墨寒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