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妨听听丁俊晖的忠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6:03 华商网-华商报

  苑广阔

  在近日开始的中国台球公开赛的资格赛上,被称为“台球神童”的丁俊晖在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表示:“媒体说的‘丁俊晖’模式,没有普遍意义,这样做实际上风险很大,包括我父母都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我不赞成现在的年轻人辍学来打球。”(3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丁俊晖在国外一战成名以后,很多孩子的父母开始跃跃欲试,也想按所谓的“丁俊晖模式”来培养孩子,造出第二个、第三个丁俊晖来。而更早以前,哈佛女孩刘亦婷、少女作家蒋方舟等等都引起全国无数父母的追捧,恨不得马上取得真经,也让自己的孩子一举成名,而最终成功的又有几个?

  不可否认,这些在各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少年才俊,其成长之路确实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但这种成长之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只适合他们自己,具有不可复制性。他们的成才,不但需要异于常人的天赋作为基础,还和他们个人的性格、特定的生长环境有关,同时也需要他们的父母做出异于常人的牺牲,这些都是普通家庭所无法学习的。换句话说,他们的成龙成凤,更多的是一种特例,没有什么普适性,外人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关于孩子如何成长的启示,但却无法照搬照抄,把他们成长的模式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使用。

  面对记者的采访,丁俊晖的回答是清醒而理性的,也可以说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反思。人们也许只看到了他成功以后的掌声和鲜花,却没看到他为了打球而放弃了一个孩子本该享有的童年时光,把一切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练球上。

  在特例的“撩拨”下,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前所未有的强烈,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但当这种迫切心情强烈到恨不得拔苗助长的时候,往往就把事情推向了反面。但愿丁俊晖的话能引起那些父母们的重视,重新审视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长之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