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治理学术腐败必先驱除“本校保护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7:15 大众网-大众日报

  据《新京报》3月21日报道,吉林大学邓正来等全国109名教授联名,致信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呼吁抵制学术腐败。公开信中认为,一些大学的“本校保护主义”,已成为孕育新一轮学术不端和腐败的温床,对此,高校必须担当起惩戒职责。

  必须承认,“本校保护主义”委实正在纵容学术腐败。比如,一些人的学术腐败行

为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校方仍然装聋作哑,或者低调处理,或者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或者干脆睁一只闭一只眼。由于学术行为不端者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处罚,结果学术界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甚至有后者向前者蔓延之势。

  “本校保护主义”背后的动因十分复杂。当前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缺乏独立性,官本位体制使科研、教育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官场的一部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学里的学者教授,一旦走上领导岗位,便有了行政级别之分,例如系主任是处级、校长是局级等。于是在人们的眼里,他们实现了由学者向官员的转变,甚至在以后的工作教学中,其后者的身份所占分量越来越大。又由于一些学者教授担任着较高层次的行政职务,有的身兼数职,需要管理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较多,对“做学问”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较少,自然会出现把关不严的情况,学术腐败行为容易蒙混过关。

  而时下对高校的评价体制,又助长了高校对校内学术腐败行为的容忍和包庇。在目前情况下,学术成果与项目、资金等种种优势资源紧密挂钩,为了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校方会千方百计地做大学术成果的蛋糕,竭力保护名校、重点校的学术声誉,而对学术腐败行为能忍则忍,能捂则捂。一些学校为了达到扩招、升级(专科升本科、学院改大学)等目的,对学术腐败行为采取默许态度。

  “本校保护主义”作为孕育新一轮学术不端和腐败的温床,必须予以铲除。我们固然可以吁请高校对教师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负起惩戒职责,但更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学术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一直没有理清,两者交织在一起”,不仅官本位的学术体制缺乏独立性,而且缺乏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

  所以,治理学术腐败需要学校、学者的自律和政府的指导规范相结合。要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给学校更多的学术独立空间,使其成为学术自由创新、百家争鸣的园地,而不是学店,不是学术社会、学术市场。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治理学术腐败的常设机构,拟定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细则,加大处罚的力度。同时,还应成立由品行和学术成绩俱佳的学者组成的“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建立相关学术纪律仲裁的行业规范,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匿名审查,并公开调查结果,公开处罚决定,通过外力的助动更好地促进学校和学者的自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