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活棋”,让村民得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7:31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阳春三月,中原大地到处萌动着勃勃生机。记者在伊川县农村采访,与身处最基层的村干部们拉呱起“建设新农村,咱该怎么办”这一举国上下最热门的话题时,众人激情满怀,一语破的:走”活棋”,让村民得实惠

  编者按

  本报3月3日刊发“建设新农村俺来进一言”专版后,在全省引起广泛反响。社会各界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同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和期待。本报记者深入农村基层采访报道,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呼声。本报将继续刊登这样的报道,为新农村建设鼓劲加油。

  兴建“样板村”的教训不能忘

  【人物】姜安立,49岁,伊川县鸣皋镇中溪村党委书记。

  【背景】中溪村是一个拥有9000口人的行政大村。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溪村党支部便带领群众发展以塑料制品为主的工业企业,走以工富民之路。至目前,该村已拥有各类企业50余家,年产值近亿元。有“伊滨明珠”之称。

  【独白】想发展、想致富,不关心国家政策不中,农民也不能糊糊涂涂混日子。中央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俺都组织村干部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文件俺也反复看了,前一段中央开两会,报纸上登的,电视上播的,电台上喊的也都是建设新农村的话题。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谁能不关心?这段时间俺仔细想想,老觉着,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是发展经济,让村民真真正正得到实惠。但发展经济得一步一步来,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不能为快出政绩而急躁浮夸。“大干快上”的弄法造不出真正的新农村。

  30年前俺这里搞过“样板村”建设,教训惨痛,不能忘啊!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上面提出全国各地都要向一个当时闻名全国的农业先进典型学习,大干快上,建设农业“样板县”。这从本意上说是好的,可一些地方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就走了调,搞起了不切实际的浮夸。当时洛阳地区的一个县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党政军民总动员,大学大批促大干,艰苦奋斗创大业,三年建成样板县。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该县许多乡镇的基层干部为快出政绩就带领村干部开始了兴建“样板村”工程。

  建设“样板村”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当时谁也说不清楚。人们只知道那个全国农业先进典型的主要经验是兴建梯田,向荒山要粮,于是有山坡的乡镇就比葫芦画瓢改山治坡造梯田,不惜把山上的树木砍光伐净。先进典型村农民住的全是统一样式的居民房,条件稍好一些的村庄就生搬硬套,强行拆旧村、建新居。有一个村原本是县里的农业先进典型,在那次“样板村”建设运动中自然走在了前列。村干部头脑一热,置村民的意见和具体实际于不顾,在村西边的山坡上开始修建统一的居民点。这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干了整整一年,建起了工厂车间式的居民房7排,终因不切合农村实际、村民不愿搬迁而半途而废。为建设这一形象工程,这个村几乎砍光了河滩上所有的树木,挤干了村集体所有的积蓄,并为此负债累累。30年过去了,如今人们看着山坡上赫然尚存的断壁残垣,无不痛心疾首。

  新农村建设虽然好,路走偏了不得了。

  “钱袋子”是建设

  新农村的“基石”

  【人物】李金榜,48岁,伊川县白元乡常峪堡村党支部书记。

  【背景】常峪堡村地处白元乡南,有3900多口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村。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蔬菜种植业,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以农兴村之路。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2500元左右。

  【独白】党中央号召建设新农村,这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俺们打心眼里高兴。怎么干?没钱不中!俺们这里有一句俗话,叫做“有钱办个称心事,没钱急得猴上树”。建设新农村就像建造一座新房子,没有“钱袋子”作为基石,谁能把房子建起来?说到底,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是绷紧发展经济这根弦,想办法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你想想,只要腰里掖有票子,谁不想把家里的房子盖好一点,谁不想把村容村貌整好一点?俺没有多少大理论,可就认准了这样一个理:作为一个农村干部,动脑子、想点子、想办法把村民带到发家致富的轨道上,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俺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没有什么企业。这几年村“两委”根据自身实际,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已经摸索出了一些道道,不少村民靠这走上了致富之路。目前,我们村已拥有塑料大棚90多座,下一步我们准备以这些塑料大棚为基础,继续提高科技含量,发展高效农业。去年以来,我们根据从有关部门获得的信息,大力发展优质香椿种植,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现在我们村优质香椿的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成了咱省最大的香椿种植基地之一。

  有多大能耐

  咱就办多大的事

  【人物】张继兵,35岁,伊川县白沙乡白沙村党支部书记。

  谢小甲,42岁,白元乡谢庄村村委主任

  葛治强,37岁,鸣皋镇邢庄村村委主任

  【背景】白沙、谢庄、邢庄三个行政村分别地处河谷、平川和丘陵,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状况迥异。三个村的带头人有的致力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的致力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有的致力于村容村貌的改造。其共同特点是,做的都是村民们急盼的、能立即给村民带来实惠的事。

  【独白】张继兵:我们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新农村建设搞得好不好,对其他村会有直接影响。我们村的村干部在商讨这一话题时,都认为新农村建设虽然重要,但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珍惜土地资源、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啥时候都应该是农民的主业。去年以来,村两委决定把建设新农村的第一步放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上。筹资金、跑项目成了村干部的必修课。前不久,我们已从国土资源局跑成了一个“土地整理项目”,这个项目今年就能实施,完成后全村可增加1000亩自流灌溉耕地。我们的另一个打算是村里出一部分资金,动员群众自愿出一部分,加快中心街建设,发展小商品经济,切实叫农民从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

  谢小甲:年前到现在,我们村新建了5座高档次公厕,新装了300多部程控电话,新打了5眼机井,硬化了3000米水渠。这些都是村民们殷切期盼的事,俺们村干部带领大伙一件一件给办了。村民们说,这个春节过得带劲。这些事情和新农村建设沾不沾边俺说不清,但俺坚信这样一个理:能让村民多得实惠的事,多干些没错!

  葛治强:我们村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村,经济穷村。建设新农村要想一口吃成胖子,也不太现实。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先从改善村容、村貌入手,结合“村村通”,动员村民自愿出资,把村里一条最重要的生活、生产路铺成了5米宽的水泥路,又筹集资金将村里5条生产路大修了一遍。使原来只能通架子车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可并行两辆拖拉机的宽阔大道,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在农忙时交通不便发愁了。我们干的这些工作虽说不上是什么大事,但件件与村民生活相关,深得全村村民拥护。村民们说,利民的小事办多了,办好了,新农村就自然而然建成了。

  【记者感言】村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领头雁”,是农村最前沿阵地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要依靠他们,新农村建设依然要依靠他们。要使广大农村干部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建设新农村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奏效的事情,且不可盲目攀比,急于求成。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有多大能力就为老百姓办多大的事。⑩1

  本报记者杨玉璞本报通讯员葛高远赵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