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彩练”劲舞大别山——信阳“十五”期间交通事业发展回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7:31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彩练”劲舞大别山——信阳“十五”期间交通事业发展回眸

  

“彩练”劲舞大别山——信阳“十五”期间交通事业发展回眸

  

“彩练”劲舞大别山——信阳“十五”期间交通事业发展回眸

  

“彩练”劲舞大别山——信阳“十五”期间交通事业发展回眸

  

“彩练”劲舞大别山——信阳“十五”期间交通事业发展回眸
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大别山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站在新的起点上,信阳这片红色的土地,生机勃发,新一轮创业激情正在升腾,一幕幕发展大戏正在精彩上演。

  有一幕大戏高潮迭起,动人心弦:

  在过去5年间,信阳市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8.7亿元,为“十五”原计划投资的2.7倍,创信阳交通建设历史上投资最高记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由2001年的6262公里增加到7890公里,位居各省辖市第二。5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427公里,全市公路密度由2001年的32.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4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所有乡镇通油路,新增村级油路(水泥路)3700公里。“十五”期间,全市先后建成京港澳高速信阳段和沪陕高速叶信段,通车里程达到261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十分之一,实现了南北、东西交通主干线的大贯通。

  如今,以3条高速公路(沪陕线、京港澳线、大广线)、3条国道(312线、107线、106线)和10条省道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支脉,纵横贯通、四通八达、快捷高效的公路交通网,宛如条条彩练飘落在大别山下、淮河岸边。

  信阳,正逐步成为河南陆路交通枢纽之一……

  红土地上新跨越

  信阳位于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腹地,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山路弯又弯,出门便是山;半天难行十里路,运输靠扁担”,这是对信阳过去交通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在信阳市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信阳交通人克服山高坡陡的恶劣地势,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栉风沐雨,昼夜奋战。他们将誓言写在大地上,让一座座大山贯通,将一道道深涧填平,用勤劳和智慧描绘着信阳的山山水水,使信阳交通落后面貌得到了历史性的根本转变。昔日偏僻闭塞的老区,如今“高路入云端”;过去艰难险阻的路途,今天已是“天堑变通途”。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来信阳视察工作时,看到宽阔、笔直、整洁的国道、省道,连声赞扬信阳的公路建得好,管得好,绿化得好。信阳的形象和投资环境在交通项目建设中重新树立起来,并以优越的交通环境打出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信阳交通的巨大变化,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同时是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艰苦努力的结果。“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强化骨架、改造干线、提高密度、完善配套”的发展思路,为全市交通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一系列关于公路建设征地、拆迁、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明确国道干线公路路基土石方、征地拆迁由县区政府负责完成,交通公路部门负责路面、桥涵的施工。各级党委、政府层层设立公路建设指挥领导机构,营造优越的外部施工环境;广大人民群众要修路、要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主动投工投劳;全市交通公路部门更是一马当先,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重大机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的新路子,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跑项争资,为加快公路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公路通,百业兴。信阳交通条件的改善,打开了山门,架起了老区人民通往外界的桥梁,加快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新县是全国著名的板栗、银杏之乡,同时又是一个红色和绿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地方。漫山遍野的银杏、板栗,使新县有了“聚宝盆”的美誉。然而,过去由于这里交通闭塞,银杏、板栗年年熟了年年烂,农民丰产不见钱,守着“聚宝盆”没饭吃,没钱花。如今,路通之后的新县一下子变得红火起来,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这里,收购银杏、板栗,洽谈合作生意。一条条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车,给新县的旅游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去年,全县旅游收入高达6700万元,“红色新县,绿色经典”,在全国声名鹊起,享誉四方。

  修通一条公路,带活一方经济。柳编是固始县三河尖乡的传统产业,过去由于交通闭塞,产品一直处于粗加工和自给自足的状态。省道204线建成后,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使这里的柳编业得到迅猛发展,以三河尖为中心的柳条种植与编织业,现已辐射周围10个乡镇60多个自然村,柳条种植面积达4万亩,生产厂家发展到42家,产品畅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市创汇大户。依靠柳编业,固始县3万多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小康路。

  如今,信阳市已形成粮油、畜禽、林果、茶叶、蔬菜、花木、水产、食用菌、烟叶、桑蚕十大沿路经济支柱产业,带动信阳经济全面发展,改善了信阳市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对外开放,加快了信阳市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为信阳市经济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短短5年,信阳跨省远距离运输线路跃居全省第一;短短5年,信阳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原“水旱大码头”。连接四面八方的铁路大动脉,四通八达的城乡公路网,川流不息的车流,车水马龙的物流,使信阳这个中原地区东引西进的“桥头堡”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

  用“质量”铸造丰碑

  刚刚过去的2005年,有这样一组数字引人注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村村通”建设中,信阳市获得省补“村村通”油路建设资金1.976亿元,占全省投资总额的17%;获得农村公路改造切块资金5946万元,占全省投资总额的15%。同时,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在信阳召开,省长李成玉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这在信阳交通史上前所未有。

  2005年,是信阳市农村公路建设历史上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最高的一年,是全市人民群众修路积极性最高的一年,是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成就最好的一年,更是全市农民群众受益最大、得实惠最多的一年。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全市共完成村村通油路项目628个,解决了685个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问题;完成投资3.31亿元,占计划投资的116%,完成建设里程2066公里,占计划投资里程的114.8%,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高速、国省道还是县乡公路,7800多公里的信阳公路建设,无不凝聚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的大量心血。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市委书记刘怀廉、市长王铁多次对公路建设提出要求,并深入一线检查督促工作;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市委副书记王道云的身影多次出现在公路建设的现场;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市人大、市政协领导自始至终参与了对公路建设质量的监管。

  “村村通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果前修后坏,那岂不是历史的罪人!我提议:我们的道路建设,合格不算达标,创优才算达标!”在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副市长张春香发人深省的讲话,令与会者至今刻骨铭心。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张春香副市长带领市交通系统的同志深入施工工地,十天一检查,每月一督促,暗访130个项目,涉及近300个行政村。

  信阳市交通局党组一班人告诫全系统职工:老百姓盼修路盼了很多年,并且主动出工出力,要格外珍视这份感情,要不讲任何代价,不讲任何借口,不讲任何条件,把好质量关,绝不能凉了群众的心!在工程施工中,交通局党组成员个个身先士卒,经常深入一线实地察看沙子、石子等原材料的质量、配比及模板的高度。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修一公里农村公路,看着只有十几万元钱,但可以买十多万斤粮食,够老百姓吃上好几年!马虎不得,修不好路愧对老百姓啊!

  为此,在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上,他们严把“六关”:一是严把义务监督员培训关。2005年,全市共聘请义务监督员677名,经过培训、考核后颁发上岗证,使各乡镇都拥有了自己的施工“明白人”。二是严把施工单位准入关。严格按照项目招投标办法对项目进行招标,精心选择具有三级以上资质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参与施工。三是严把材料关。对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检验,确保建筑材料质量。四是严把质量责任追究关。各县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工程质量目标责任书,对质量事故责任实行终身追究制。五是严把技术指导关。各县区交通部门抽调业务精、懂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分包乡镇,进驻项目工地(每乡镇一人),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技术指导。六是严把验收关。按照施工程序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验收每道施工工序,发现问题立即返工。为保证工程质量,信阳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带队、市直相关部门及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四个农村公路建设检查验收工作组,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进行检查验收,所检项目占计划项目的50%,涉及所有乡镇,被检里程885.235公里,占计划里程的49.2%。由于组织得力,成效显著,信阳市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农村公路建设“优秀组织奖”。

  不仅是农村公路,在每一个建设项目上,他们都坚持以工程质量为核心,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着力打造精品。在国家重点项目大广高速公路信阳段,他们在各项目公司开展了工程质量竞赛评比活动,选出优秀施工单位进行重奖,在各施工单位掀起了争速度、比质量的热潮。在路网工程建设中,他们持续开展文明施工和“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把确保建设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信阳市路网工程考评奖惩办法》,实行路网项目责任公开制、施工企业“红黑名单”制、监理质量定期公布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路网项目明察暗访制,“五制并举”抓管理,抓质量。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示干线公路项目从业单位、责任人和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以及存在的问题,广泛接受社会监督。5年来,全市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92.5%。2005年,在5年一次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中,信阳市受到了交通部、省交通厅领导的一致好评。

  将“奉献”写在大路上

  “十五”期间,对信阳市交通系统来说,是克难攻坚的5年,是不断发展的5年,更是收获成果的5年。

  在2005年全省组织的行风评议中,信阳市交通系统在信阳市市直52个单位中由2004年的位居第38名上升到第32名,满意率由2004年的69.84%上升到82.6%。

  5年来,交通建设投资额每年平均达到27.7亿元,各种交通规费征收额都在3亿元以上,这么大的资金流量,这么多的管理环节,这么重的建设任务,交通队伍都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出现大的违法违纪问题,交通部门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得到树立,群众对交通部门的满意率得到大幅提升。

  全市交通系统文明单位比例达到71%,文明窗口、文明系统、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收获颇丰:2005年,市交通局再次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全省双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市公路局被国家文指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市航务局荣获人事部、交通部表彰的“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市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站荣获交通部授予的“全国地级市先进工程质量监督站”称号;市交通战备办公室被国家交战办、济南军区评为交通战备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截至2005年年底,市交通局机关和市公路局等6个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文明单位,涌现出张栋梁、王功付等5位国家级劳动模范和李文静、杨学东、王士全等多位省部级劳动模范。

  平桥区交通局人事股长杨学东,自1973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一个普通的打字员,到局团委书记;从监察室副主任、计划生育办公室副主任到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股长,负责劳动工资、人事统计、纪检监察、老干部管理和党务等工作,身兼多职,常常超负荷工作。30年来,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克服癌症带来的病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被河南省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组工干部”称号,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我们要把岗位当成展示交通人文明形象的舞台,每一名收费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信阳的形象,绝不能让信阳的形象在我们这里受到丝毫损害!”107国道信阳甘岸收费站站长张栋梁时刻提醒站里的每一位同志。自1997年以来,他带领全站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软、硬件两方面同时出击,探索出一条加大文明执收力度、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新路子。短短3年时间,他将一个刚建站不久、收费环境极端恶劣的收费站,建成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和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窗口行业先进单位”。他本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村村通”项目建设的日子里,光山县“村村通”工程质量监督小组组长王文刚,天天泡在工地上。一次到路上取芯样做试验时,开车司机不小心,把车翻进路边的水沟中。当他从车里钻出来时,已满身是伤,头也肿了,腿也淤青了,可他强忍着疼痛,咬着牙坚持把当天的芯样全部取完。“村村通”工程开工后,王文刚没有在家过一个星期日,晴天上路取芯样,作技术指导,阴雨天对试件作抗折、抗压试验。妻子病了去医院检查,他既没有陪同,也没有在家照顾一天。妻子流着泪说:“他只要一工作,就把家里人全都忘了!”

  像这样的事例,在信阳市交通系统数不胜数。奉献、拼搏,已成为信阳交通人的精神和口号。他们知道,交通系统人员多、任务重,不拼搏,就只能错过发展良机;没有奉献精神,就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氛围。市交通局党组一班人多次在全系统领导干部大会上说出这样掷地有声地话语:“埋怨、回避、无所作为、绕着矛盾走,是懦夫的表现!党组织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我们就要守土有责,以发展为己任,恪尽职守,为交通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否则,我们就愧对组织,愧对职工,愧对历史,也愧对个人!”

  展望“十一五”,前景喜人,令人振奋。到2010年,信阳市公路通车里程将达1万公里以上,公路密度达到52.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八县二区基本通高速,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90%的乡镇公路达到三级以上标准,所有行政村全部修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全市216个乡镇及部分重点行政村都建成客运站,航运三级航道达到150公里,山区百姓通江达海的夙愿将得以实现。

  人们坚信,信阳的交通发展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本报记者曾昭阳本报通讯员赵雪峰王莉

  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在信阳召开,省长李成玉作重要讲话。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右二)、省交通厅厅长安惠元(左二)、信阳市市长王铁(右一)等参加沪陕高速叶信段通车典礼。

  信阳市委书记刘怀廉(左二)等在交通建设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信阳市委副书记王道云(左二)、副市长张春香(右三)在市交通局局长郑先明(右二)陪同下对“村村通”工程进行验收。

  山村通了水泥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