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读者想帮昔日冠军创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8:22 新文化报

  

读者想帮昔日冠军创业

  邹春兰的住处不足5平方米

  ■新闻提示

  多次代表我省获得全国冠军的举重运动员邹春兰,曾打破全国记录和世界记录。她1993年退役,2000年离开体工队,虽然得到8万元的伤病补偿,但由于文化水平太低,不善谋生,很快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在一家大众浴池靠搓澡谋生,每月收入不足500元。昨日,本报《昔日全国冠军 如今搓澡谋生》报道刊发后,很多读者对邹春兰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惋惜,并表示要帮助她渡过难关。“市场经济没有固定工作,关键还要她自己努力。”读者王先生说。

  读者关注

  可以帮她渡过难关

  “真没想到!真没想到!”昨日上午,读者高女士打进本报热线电话。她认为,作为退役的全国冠军,生活上应该有很好的待遇。“我认为给她多少钱都没有用,我可以提供一种产品让她做代理,也就是说给她一个创业的机会和项目,让她长久发展,不知道她愿不愿意?”

  读者曹先生则说,他开了一家综合性营业场所,有健身这方面的业务。曹先生想和邹春兰聊一聊,是否可以利用她以前专业训练的基础,担任健身教练这项工作。

  读者王先生则表示,现在是市场经济,很难找到固定的工作,关键还要看自己的心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他想和邹春兰谈一谈,帮她克服心理上的难关。另外,还有很多读者来电表示,可以帮助邹春兰渡过难关。

  面对大家的关心,不善言谈的邹春兰一个劲地说:“谢谢!”她表示,报道刊发后,许多原来不知道她情况的邻居都到浴池来看望她,也有很多热心的群众帮她出主意。

  相同际遇

  其他退役运动员倾诉艰辛

  1994年,14岁的刘娇(化名)被选拔到吉林省女子举重队。由于她训练强度一大就发烧,因此训练成绩不太好,很多时候只能帮其他成绩好的运动员打下手。1998年,因没有任何成绩,刘娇只好退役回到家乡吉林市。由于没有一技之长,社会谋生能力不够,到现在,8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没找到固定的工作。“我现在身体不好,也想找份工作。”

  另外还有一位运动员打来电话表示,他曾获得很好的成绩,在领了1000元钱退役后,只找到了一个月收入800元的工作,而他还要养家糊口、供子女上学,生活非常窘迫。

  业内声音

  “邹春兰现象”并非个例

  昨日14时15分许,记者拨通了省体育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王主任的电话,他表示自己刚调到这里工作3个月,现在选拔队员实行学籍化管理,也非常重视队员文化水平的培养。对于记者提出的其它问题,他说现在有事,暂时答复不了,便挂断了电话。

  另据该管理中心有关人士介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员退役后由国家包分配,而上世纪80年代推行市场经济后,“基本都是推荐就业,留队当教练的不足1%。如果推荐不成,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从哪来回哪去。”

  “文化水平低,社会竞争能力不强,邹春兰的遭遇是一些重竞技退役运动员的缩影。‘邹春兰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位体育界人士说。

  据了解,1998年5月,省体育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前身是省第一体育工作队。该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下辖举重、摔跤、柔道、跆拳道、拳击等5个项目8支专业运动队伍。多年来,为吉林省和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建议

  应有制度保障退役后生活

  一位熟悉体育行业的律师告诉记者,他仔细研究了本报的报道,认为可以从制度保障方面解决退役谋生难的问题。

  首先,更加科学合理地训练,尽量避免伤病和运动员退役后出现的后遗症;其次,让运动员参加有关保险,由保险公司处理运动员的伤病问题;第三,在紧张训练的同时,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竞争力的提高。

  本报记者 程泽(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