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人均26平方米”的痛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9:31 南方网
  人民日报网络版 

  日前,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我国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已经超过了日本(15.8平方米)和香港地区(7.1平方米),居于世界较高水平。今后,城市发展应重视配套功能建设,让拥有住房的老百姓真正“享受住房”。

  如果不做数据上的纠缠,而是比照现实,笔者认为,这样的结论是存在问题的。否

则,就没法解释居民“购房难”,也没法解释为何购房会是压在居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更没法解释为什么温总理也将百姓“住的问题解决得不够好”看作自己“最为痛心”的问题之一。

  然而,数据摆在这里,专家的说法就不是无稽之谈。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依笔者拙见,问题就出在如何看待这个平均数上。

  首先,从人均26平方米这个数据本身来讲,的确不少。但是,这一成绩的取得,却是建立在住房拥有极不平衡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既有住房大可敌美国者(美国人均住房60多平方米),也有无片瓦可遮风挡雨者。而且,由于近些年房价畸高,令居民购房的能力进一步分化,因此,面对“人均住宅面积居世界较高水平”这样的成绩,并不足喜,反而进一步凸显了不同收入群体之间住房水平的差距,从而揭示改善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的迫切性。

  其次,拿我国的人均住房面积与日本和香港地区比,并无多大的意义。我们知道,人均住房的多少,固然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取决于土地供应的多少。无论是日本还是我国的香港地区,其建造住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地紧张的限制。日本的人均耕地占有量尚不及美国的1/18,在这种情形下,让日本拿出大量土地建设住宅,显然不太现实。在国内,虽然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已是26平方米,但上海的数据仅仅是15.5平方米,房价高固然是一方面,但土地的约束更为关键。而可以肯定的是,恐怕没有一个中小城市会因为人均住宅面积比上海多而沾沾自喜吧。

  因此,面对“人均住宅面积居世界较高水平”,我们必须保持更为清醒的头脑。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表现成绩,也会掩盖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正视成绩背后的问题,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