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因为精神,所以不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9:45 上海青年报

  ■文/蓝克林

  1824年5月2日,星期天,古稀之年的歌德与他的文艺学徒兼私人秘书爱克曼乘马车出游,日落时分,他们绕过威比希特森林,返回魏玛。一路上,歌德对爱克曼作了这样一个表白:“人活到75岁,总不得不时时想到死。我却不因此而不安,因为我深信我们的精神是绝对不能破坏的东西;它是从永远到永远继续活动的东西。”

  和绝大多数同时代的德国同行一样,伟大的歌德也极其推崇“精神”,推崇那绝对不能破坏的东西。与短暂和速朽的肉体相比,“精神”具有更强的澄明、简洁特性以及更持久的穿透力和传承性,正是因为“精神”的这些特性,人类才终究得以在陈陈相因中一代又一代地繁衍存续。

  由于推崇“精神”,歌德对他之前和同辈的伟大人物深表崇拜之情。比如,拿破仑在歌德心目中就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歌德甚至不惜动用了“世界纲领”这一至高无上的字眼来称誉那位法国英雄:“拿破仑的确是个好汉!无论什么时候,他心里总是明朗澄澈果断,无论什么时候,凡他认为有利而必要的事情,他总有立时实行的充分的勇气。他的一生是从战斗到战斗、胜利到胜利的半神的阔步。”

  文学艺术作品无疑是担当人类精神传承的最好载体之一;把精神优先的逻辑方之于文学艺术作品,自然会推导出作家艺术家人格至上的结论。就此而言,歌德作出过太多甚至在今天都依然振聋发聩的论断。他说:“作家本人的人格较之他的艺术才能,对读者要起更大的影响”,为此,就需要用真正具有精神生产力的东西去影响人们,“凡是病态的、萎靡的、哭哭啼啼的、多愁善感的,以及恐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伤风败俗的东西,都一概排除”。在大约两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还如此珍视歌德、崇敬歌德,在在因为歌德留给我们的作品一概根除了那些“病态的、萎靡的、哭哭啼啼的、多愁善感的,以及恐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伤风败俗的东西”。

  歌德是一个坚定的进化论者,在他看来,“时代是常在进步的,人事每五十年变换其面目,所以在1800年是完全的制度,在1850年就会成为缺陷”。但时代的进步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后人胜过前人。以他同样非常崇拜的莎士比亚为例;歌德对莎士比亚有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莎士比亚给我们的是用银盘装的金苹果。我们通过学习他的作品得到了他的银盘,但我们装入银盘的只是土豆,这太糟糕了!”

  在此意义上,歌德、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精神,既是启蒙时代的,更应用来烛照当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