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政协委员直指人才引进三大弊病 引不进 看不准 用不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9:48 南方日报

  新闻会客厅

  主持人:洪奕宜

  嘉宾: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副校长刘申宁

  市政协委员、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郑举武

  背景:前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报告显示,在200个城市中,深圳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五,人才竞争力排第八(若只拿内地城市作比较,则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在昨天上午的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专题议政会上,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副校长刘申宁指出,目前深圳人才要素并没能很好地实现自由流动,存在三大弊病——“引不进、看不准、用不上”:“引不进”——虽然深圳设有绿色通道引进人才,却没有出口流出人才,现有用人机制还无法真正做到“庸者下”;“看不准”——仅仅通过档案简历考察,无法真正鉴别人才;“用不上”——博士不少,但改行的也多,造成人才浪费。

  为此,刘申宁提出建议:市委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办理人才引进,对专门人才的引进要有绿色通道;尽快研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流动问题,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重视终身教育和培训,整合教育资源。

  洪奕宜:深圳在引进人才方面其实有很多措施,比如今年的1号文件明确创新型人才可以个人身份入户。为什么刘委员您还认为深圳人才要素没有实现流动呢?

  刘申宁:原因是人员编制有限,但我倒不认为应该扩大编制,关键是如何让在编人才发挥作用。

  郑举武:深圳要建自主创新型城市,首先要用好现有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有效调剂现有人才余缺的基础上,再去谈引进急需人才。我要强调的是,深圳目前人才总量已近百万,人才总量不是越多越好,而要考虑人才承载率,合理搭配。引进人才不是终极目标,只是手段,关键是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刘申宁:对,人才不能浪费,我们一直讲循环经济,其实人才也要实现循环,所以要培训,接受再教育。虽然目前全市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共700多家,但鱼龙混杂,资源没能有效整合。去年我就提交了相关提案,希望能引起重视。

  郑举武:人才再教育是实施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人是高增值性的,也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是知识的载体,需要不断充电,补充新知识和新技能,实现再利用。可现在整个培训市场乱七八糟,很难达到实际培训效果。

  图:

  瞬间

  在昨日的生态城市专题议政会上,两个委员突然靠在一起小声讨论。深圳市将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生态市建设目标,将深圳打造成一座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品位生态城市。何俊林苑宁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