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贫困生最烦被贴“贫困生”标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9:58 东方网-劳动报

  “接受了学校的帮助就像是额头上被刻上了‘贫困生’三个字,走到哪都会被另眼相待。为了找工作买了部小灵通,第二天就有人反映到学校,说不应该让我享受贫困生助学贷款。”

  沪上某高校的王同学对自己“贫困生”的称呼很不满意,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贫困生这三个字已经成了不少家庭条件困难大学生的敏感称谓。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日前更是提

出,应该让帮困对象“隐姓埋名”。

  贫困生不愿接受帮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贫困学生告诉记者,一旦贫困生的家底在校内曝光就会受到很多困扰,买了件新衣服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什么“家里那么穷怎么能拿别人捐的钱买衣服”,另外有一些不合理的暗规定,比如“有手机或者小灵通就不能享受贫困生助学贷款”等。一些商家在帮困时还会提出接受媒体访问等额外要求,让人感觉是被贴上了“贫困生”的标签,所以,如今他宁愿选择“退避三舍”也不愿主动站出来接受帮助。

  谈起自己的遭遇,华东师大王同学说:“我并不是特别在意别人知道我接受了资助,但非常不喜欢那些商业味太浓的资助活动,感觉自己像道具,如果企业能够‘秘密资助’,我的感觉会好很多。”

  帮困应该悄悄地进行

  “我们学校的贫困生都处于地下,帮困也是悄悄进行。”同济大学校长万钢近日表示,对待学校里的贫苦生不应该曝光其身份,而是应该“隐姓埋名”进行帮困。

  万钢说,同济大学目前对于贫困生的姓名、班级、家庭困难程度并不采取公示,具体名单只有几位相关负责、操作执行的老师知晓。所以,贫困生走在校园中不用发愁自己的身份曝光。对于贫困生怕被贴上标签的心理他非常能够理解,万钢告诉记者,当初他在德国求学时也是一路打工,在国外,勤工助学属于司空见惯,所以并没有像现在的大学生遭受到那么大的压力,家境不好的学生也不会担心自己会受别人资助“后遗症”的影响而放弃接受帮助。

  “出于对学生人格及自由选择权利的尊重,帮困也应该讲究助学的方式和方法。要让受助者感受到接受资助不是他人的怜悯和施舍,而是生存于社会之中应当享受的一种权利。”某高校学工部负责人也坦言,关怀贫困生需要讲究方法。以前,我们给贫困生送羽绒服,可发现许多学生不愿意穿,因为穿上就像被打上烙印。后来改送保暖内衣,大家欣然接受。对于想让学校保护的贫困学生,我们应该理解,不要强求他们上台曝光。

  一位长期资助贫困学生的高校教授也非常赞成万校长的做法,她告诉记者,“帮助贫困生,要把尊重放在第一位。我现在资助一名大学生,从没有把他的名字告诉任何人,将心比心地说,谁也不愿意因为贫困被张榜公布于众人面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