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向东,利于产业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10:33 南方新闻网

  向东,利于产业升级

  深圳与惠州已有合作迹象且有双赢机遇,深圳西部也将实施产业第一战略

  深惠产业融合已起步

  精细化工基地定址

  深圳投资坝光村,向东与惠州拉手迹象明显

  3月18日中午两点,与惠州澳头隔海相望的坝光村澳子吓码头,身着白底黑条T恤的薛嫂,一边撬着蚝壳,一边招揽着前来驻足的客人。这是她生意最好的一天,5元一碗的生蚝,她一上午卖了10碗。

  但薛嫂说这个生意可能做不了多久。因为坝光村已被规划要建“精细化工基地”,整个村子的人可能都要搬到离这里约30分钟路程的葵涌镇子上去住了。

  被深圳作为“适度重型化”三大突破口之一精细化工园,两年前选址与惠州大亚湾中海壳牌所在地澳头镇隔海相望的坝光村。这个占地逾13平方公里的村庄,政府将要在这里砸下60个亿,其中3平方公里将由填海而来。当年规划人员说“预计它建成后的产值可达1000亿,等于再造一个龙岗。”

  深圳巨额的资金砸向东部这个不起眼的村庄,引来深圳要“东进”与惠州拉手的迹象。在力举东进的“南里散人”看来“惠州,从深圳未来25年的发展来看,不可不图”。

  2004年1月12日,为推进精细化工基地规划和建设工作,深圳悄然成立副市长牵头的深圳市精细化工基地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一个月后,时任深圳代市长李鸿忠在经贸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为解决制约深圳发展后劲的根本出路,深圳要推动“工业适度重型化”,并将精细化工作为工业适度重型化的三大突破口之一。至此,建精细化工园的呼声才浮出水面。而对深圳“东进”,重金打造精细化工园,专家表示了乐观意见,当年正在上马的,国内投资最大的惠州大亚湾中海壳牌项目的下游产业链,为深圳提供了巨大的商机,深圳若能“吃下”其中一到两成,就意味着有数百亿元的产值。

  合作效应将是1+1〉2

  有关人士认为深圳要适度重型化必须跟惠州合作

  在因特虎三剑客之一的金心异看来,惠州是深圳战略腹地,其对深圳战略意义远远大于东莞和中山。而“深圳要适度重型化必须跟惠州合作,而深惠两地产业合作最大的看点也莫过于石化领域”。中海壳牌逾40亿美元的投入,其对下游的带动意义可想而知,事实上像这样规模的石化产业,必然会形成一个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园区。

  惠州将其一半的希望寄托在这个项目身上,而项目目前所占面积17平方公里左右,即便所有的备用地加起来也不过30平方公里,但这对世界级的产业园区显然不够用。最初,惠州市政府不愿跟人合作欲独家吞下这块蛋糕,但自2000年以后,惠州发现自已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而紧邻惠州的深圳,自石化世鳄抵惠州后,也已悄然调整了其东部规划。2002年,深圳的东部规划中,深圳规划部门已明确表示“坝光作为相对独立的产业组团,将承接惠州石化项目的辐射,为未来产业的发展预留空间。”

  金心异说,如果深惠联手,优势互补来联手打造,将会产生1+1〉2的效应,惠州如果与深圳合力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石化园区,其胜数将要大得多。

  中海壳牌提供契机

  将推动深惠两地联手发展石化工业

  力举东进的除了金心异、南里散人,还包括当年参与深惠两地调研的党校教授们。“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设是深圳与惠州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契机”,深圳党校与惠州党校就两地经济合作调研后得出如此结论。在党校的教授们看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是给深惠送来了一个进一步合作双赢的机遇。虽然惠州遇到了百年难求的机遇,但同时也遇到了资金、人才、技术等门槛。而深圳在走过了前20年靠“轻”冲锋陷阵后,虽然具有资金优势和技术人才的积淀,但深圳也面临着一个不得不由“轻”向“重”转型的问题。

  除了2002年的规划外,去年3月3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面启动精细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方案》。去年12月,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石化产业及石化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将深圳精细化工园区正式纳入省“十一五”五大石化基地建设规划,成为大亚湾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亚湾石化基地包括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和深圳精细化工基地。至此,两地在石化行业的对接已成事实,剩下的只是一个对接的方式和时间问题。

  电子产业有合作空间

  部分制造业将搬离深圳,在惠州建工业园是个选择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深惠莞早就一体化了,”金心异说。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惠州和东莞在电子信息产业就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生产基地。

  但金心异认为以后深惠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业这一块还将有合作的空间。随着关外房地产开发,深圳地价呈上涨的趋势,部分制造业出于成本的压力考虑可能会搬离深圳。深圳可以考虑像江阴在晋江开发工业园一样,在惠州开设相关的制造业工业园区。

  而走在惠州的街头,人人乐、华润万佳、丽日这样的百货商场会常常撞入眼帘,深圳的民间资金也早已进入惠州的旅游行业,1998年,深圳公司就入驻惠州开发三角洲海岛,目前已成为当地著名景点。“两地之间经济融合的脚步其实是挡不住的”,党校的教授说“深惠两地民间资本早已互相渗透”。

  毗邻而居,惠州无疑是深圳外拓的第一站。而深惠两地产业的融合,目前已成不可挡之势。深圳东进的脚步早于口号之前已经迈出。

  东进VS西漂

  东进西漂之争,在产业层面的优劣势对比也引起了本届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

  市政协委员、华侨城集团公司副总裁、市旅游协会会长,在今年“两会”提案《关于深圳东部滨海旅游开发的若干建议》特别提到,深圳东部滨海地区东临大亚湾,与惠州绵延数百公里的优质海岸线接壤,是深圳市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自然生态地区。他认为,唯有东部的开发,才能使深圳经济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名副其实地冠以“滨海城市”的美誉,亦可带动惠州滨海资源的开发。

  产业升级和转移是深圳考量向东还是向西的一颗重要棋子。相关提案再次将各界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这里,本报记者兵分几路,历时半个月实地调查,希望对比分析东进西漂的产业优劣势。

  宝安谋求产业升级

  战略优势尚未发挥

  宝安产业方面未升级到更高层次,缺少功能节点

  驱车从深圳特区内到宝安中心区,还不用一个小时,临近中心区时,那些新盖起的和正在盖的楼盘与周边老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不再提醒你这里的潜力无限,而且几乎可以让你想象一夜造城的神话。

  在前不久第12期深圳论坛暨因特虎双周沙龙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研究中心主任普军博士曾表示,虽然宝安滨海区位于这条发展轴线上,但由于缺乏功能节点,宝安目前还没有发挥这种功能,在产业方面却没有升级到更高的层次,战略优势发挥不出来,如果深圳能在这条轴线上布置多个功能节点,就能最大限度利用区域发展要素来发展自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宝安亟待产业升级

  已列为该区未来五年经济方面的重点工作

  普军的观点,正与宝安区委、区政府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上月底宝安区召开的区两会上,宝安区公布的“十一五”规划,就表示未来5年宝安区的经济方面的重点工作就是要谋求产业升级,进行结构性调整。

  “宝安企业基数绝对是深圳最大,但做大做强而且自主创新的企业集团不多;宝安的人口规模绝对是深圳最大,但是整体素质却可能是最低。”区人大代表、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曾毅宏说,他认为,宝安要有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解决做大一些企业和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变人才结构,提高人才档次。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规划专家甚至尖锐地对此前的政府部门提出了批评,认为宝安区处于如此战略位置却没有把潜力挖掘出来。他说,不能光从产业谈产业,而可以从政府的远见与思维方式上去分析,如果当时政府更有远见一些,应该可以把土地等资源利用得比现在更好,而不会导致现在很多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就从目前的宝安区的社区建设来看,也非常薄弱,各自利益更加纠缠在一起难以化解,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产业的升级,导致现在升级的成本会更大。

  实施“产业第一”战略

  宝安有关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即将出台

  这些天,宝安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黄盛华和宝安区经贸局的一些官员,正在加紧研究和制订有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办法,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也将很快出台,目的只有一个,实施“产业第一”战略,加快产业的升级和调整。

  按照规划,宝安区未来5年确立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和生物、半导体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等工业的发展,而在第三产业上重点发展商业贸易、物流和旅游业,并积极培育文化、金融和信息服务业。

  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将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将全面梳理全区现有的500多个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把产业园区整合成为最有利于产业集群培植和发展的功能区载体,重点巩固和壮大通讯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而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况是,从深圳确定工业适度重型化政策实施以来,许多重工业基本布局在宝安区,目前也已经取得了发展,比如哈飞汽车场等一期项目今年要按计划投产,这些因素也加重了宝安区在整个深圳的地位以及将来的影响。

  号角已经吹响。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究竟该如何提升产业,真正能抢占到这个战略位置,对宝安乃至深圳,依然还是一个问题。

  专题统筹:

  本报记者宋元晖张国栋

  采写:

  本报记者宋元晖张国栋秦鸿雁刘延春朱倩任笑一刘荣李朝红

  摄影:

  本报记者韩一鸣黄宇田飞

  图:

  去年12月23日试投产的大亚湾中海壳牌工地灯火辉煌。该项目为深惠合作提供了契机。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