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尊厉炮”执掌国家统计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15:31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沈一言

  国务院日前发布人事任命,48岁的“老统计”邱晓华履新国家统计局局长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关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轨迹,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全局处以上干部会议,宣布邱晓华任国家统计局局长。

邱晓华在国家统计局工作了二十多年,工作期间升迁顺利,从综合司副处长之位升至处长、副司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是国家统计局近10年来首位出身自本系统的局长。

  作为总经济师,邱晓华在业内早已为人熟知和敬仰。除了强劲的业务能力、钻研精神,他还给统计数字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在“十五”计划结束、“十一五”规划开局的节点上赴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势必要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邱晓华档案

  邱晓华,1958年1月出生,福建宁化人。经济学博士。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统计师。1976年参加工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工作。1998年9月到安徽省任省长助理。1999年9月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2005年11月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2006年3月任国家统计局局长。

  国家统计局新任局长邱晓华 据新华社

  1童年梦想当作家当记者

  时代牵引他与统计结缘

  邱晓华一直被称为学者型官员,温和幽默。作为高级统计师、经济学博士,他先后担任多个大学的兼职教授,并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他的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和综合统计、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主要作品包括《中国经济热点追踪》、《改革十年宏观调控分析》、《中国的道路———我眼中的中国经济》等。而他初进国家统计局时,只是一名计划统计专业的学士。

  1958年,邱晓华出生在福建省宁化县城关镇。在他6岁那年,母亲离开人世,年幼的邱晓华和姐姐与外婆生活在一起。生活的磨难培养了他勤奋耐劳、俭朴坚强的性格。

  估计童年的邱晓华想都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他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或者新闻记者。在他今后的人生中,他撰写的大量经济分析著作圆了他半个作家的梦想。

  国家恢复高考后,邱晓华如愿考取了大学。在那个年代,学生对专业的挑选集中在数理化,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家就学什么样的专业。虽然数理统计体系庞大精深而复杂难懂,但是邱晓华迎接了这一挑战,进入厦门大学经济系统计专业。

  1982年,24岁的邱晓华拿着一纸毕业分配证明进入了国家统计局。从那时至今,他在国家统计局干了近24年。

  2 29岁为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33岁一篇文章震动经济界

  在很多人眼里,邱晓华是个“工作狂”。刚进统计局的几年里,他经常在别的同事下班以后,留在办公室研读理论书籍和资料。

  1986年,当薄一波看到邱晓华的《从国情国力出发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一文时,当即表示“要与作者再好好探讨”。1987年,邱晓华在《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情况、问题和对策》分析报告中,提出沿海农业必须走以外向型发展道路为主的观点。他的分析报告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并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1988年5月,年仅30岁的他被破格提拔为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见习副司长。

  1988年全国出现“抢购风”,各地的人们涌进商店争抢着购买食品和生活用品。随后我国进入了整改时期。1991年11月,时至整改三年之际,《人民日报》整版刊登了邱晓华的《对三年治理整顿的反思与回顾》,基于整改三年的大量经济数据与深入分析,文中大胆提出,“治理整顿已经可以结束,留存的问题应在继续深化改革中解决”。此建议使中国经济界为之震颤:不到一个月,治理整顿宣告结束。在党中央宏观调控中国经济的重要时刻,年仅33岁的邱晓华再立一功。

  3 当新闻发言人次次做足“功课”

   经济统计界的一尊厉炮

  1993年,邱晓华开始担任国家统计局第三任新闻发言人和总经济师,从幕后走向台前。为了做好新闻发言人,他更加刻苦努力,平时注意搜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上千页的统计年鉴都装在他心中。邱晓华很善于对经济数字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他不仅具有高超的统计数字运用技术,而且他对统计数字背后的政治意义也具有很强的敏锐性。他曾说过:“我是把每一次新闻发布会都当成考试。力图显示我们不仅生产数字,而且也有观点。”

  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巧妙地应对记者的“刁难”,严肃地驳斥一些国外学者对我国经济的错误判断。敏捷但毫不躲闪,直揭主题、答案明确,以数字为论据,用分析来阐释,逐渐引起中外媒体和经济学界的关注。他务实的新闻发言使传统上的统计数据公布改变了风格,而且联系现实情势提出观点甚至预测,真正意义上使统计工作转变到服务功能中。

  1999年9月,邱晓华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安徽省省长助理的任职,返回国家统计局担任副局长,同时兼任局机关党委书记。这时候的邱晓华已经是国家统计局乃至经济统计界的一尊厉炮,在与国外怀疑者论战的过程中,还中国经济数据于本来面目,既不夸张褒扬也不容忍曲解。

  2002年4月,中国加入“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统计发布方式规范化并加入对数据的解释与描述。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机构对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质疑此起彼伏。邱晓华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准备之后,痛快地驳斥了沸沸扬扬的“中国数字虚假论”。

  4面临统计制度改革

   深化“十一五”开局之年当局长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关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轨迹,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这时候邱晓华走马上任,迎接他的除了欢欣与掌声,更沉重的是统计制度改革如何深化。

  按“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国家统计局亟待建立起一个能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以及各地区、行业节能降耗的统计发布制度,研究制定不同功能区域的评价指针和划分标准。

  从今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将逐步发布各个省份的GDP能耗执行数字,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目前世界上尚无一个统一的公认、且已经实施的绿色GDP指标体系。

  此外,国家统计局还将在三年内实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GDP直接下算制度。此外还有修改《统计法》以及准备第二次农业普查等等工作需要开展。所以邱晓华说:我的工作任重道远。

  ■邱晓华言论

  关于“中国数据虚假论”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劳斯基认为,中国内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成长24.7%,但能源消耗量却负成长12.8%。虽然官方的经济增长数字可观,但造就的工作机会和物价增长却有限。据此怀疑中国内地统计数字的准确性。

  邱晓华:“所有批评中国统计数据的这些作者所写的一些东西,他们的逻辑和他们的方法,甚至是他们论证的一些论据都是错误的。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由于技术的变化,由于结构的变化,经济和能源消费的关系会出现不同的走向。”至于原因,邱晓华解释道:“在最近这四年,中国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国GDP的能源消耗平均每年下降的幅度在5%,这说明通过节约能源的使用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

  关于2004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紧缩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一样将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所不同的是,不同时期、不同的阶段宏观调控有不同的重点、有不同的政策取向、有不同的力度而已……宏观调控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总称,既有紧缩的一面,也有扩张的一面。眼下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也不是单纯的紧缩,也有松的一面,对农业、对煤电油是支持的、是鼓励的、是加大投入力度的。反过来,对那些高污染、高消耗、盲目扩张的确是紧缩控制的。那种认为宏观调控就意味着紧缩,就意味着控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