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弃考考问读书“性价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02:09 时代商报

  重庆市涪陵区招生办公布的一条信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2006年,该区参加高考报名的应届毕业生有4296人,另有541名高三学生没有参加高考报名,占高三应届学生人数的10%以上!记者调查发现,重庆涪陵区众学生弃考背后是农村家庭不堪教育高收费重负。

  (3月22日《成都商报》)

  当父亲母亲累倒在供读的路上的时候,谁还能咬牙让孩子读书;当砸锅卖铁都不能供孩子上大学的时候,贫寒人家怎能下决心读书;当大学毕业都不能找到一般的工作的时候,谁还能再“读书至上”?

  中国扶贫基金会2005年发布的《中国优秀特困高考生调查报告》则显示:如果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计算(含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

  大学,已经不再充满诱惑,上大学,已经不再是改变命运的好钥匙。贫寒人家是精明的,而且不得不精明。以双长满老茧的手拨拉生活的算盘,沉重的性价比这个账谁都能算出来。学费,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打工,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大学,一个不可知的未来。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对于绝大多数应届高三学生来说,“十年寒窗”就为那“一朝中榜”。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学生临阵弃考?放弃了高考,他们又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数量如此集中的弃考现象究竟说明了什么?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指出,“我们强调人才强国,但忽视了人才强农。农民子弟读书只是为了读大学。如果他们考不上大学的话,那么就认为读书无用。”几天前媒体报道了一名三轮车夫为了供孩子上大学,拼命工作终于丧命,有多少眼泪在流淌?有多少声音在共鸣?大学,正在成为低收入群体不能承受之重。“高投入、零回报”(短期)的教育现象,被农民称之为“砸锅卖铁”的教育或“倾家荡产”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沉重地考问着我们的大学。

  孩子们是中国的未来,贫寒的孩子也是中国的未来,此情此景,让人不由不感伤和愧疚。我们的相关部门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海浪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