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欧典六年谎言缘何未遇红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08:33 法制日报

  新闻分析

  张福生

  号称在德国拥有百年基业、行销全球八十多个国家的欧典地板,在德国竟然根本不存在。从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揭出这个惊人消息直到3月22日上午,尚未见官方调查

报告,所有关联部门也都沉默无声。

  几年来,欧典地板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质量过硬的,权威部门也曾授予它国家免检产品、3·15标志产品和中国环境标志认证。

  那么,欧典6年谎言为何没被揭穿呢?

  管理权限分散 虚假广告成真

  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杂志、报纸,有关欧典地板的广告铺天盖地,造就了“欧典神话”。

  欧典神话破灭后,工商部门随即就以涉嫌虚假宣传对生产欧典地板的企业进行立案调查,并称结果将于近期公布。然而,这种情况下的雷厉风行反而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在新华网关于欧典事件的数千条跟帖中,许多网民指出,被欧典公司在网站和宣传材料上频频使用的“欧典(中国)有限公司”根本没有注册过,而对于一个没有注册过的企业,工商部门显然应该第一个发现并予以查处,然而,直到媒体曝光,他们才开始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有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是怎么做的?

  中国广告协会信息咨询部主任李方午对此表示:工商部门负责对广告发布后的事后监管,也很难去甄别这类信息的真伪。一位深谙内幕的相关人士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工商部门只管广告发布后的市场,就好比别人把水龙头拧开,工商部门只负责拖地。

  这位人士分析称,企业如果要骗过监管部门,完全可以做得天衣无缝。他们会根据相关规定,把需要的材料全部备齐,而且现在的冒用手段也相当高明,一些国外证明材料也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外国中介公司获得。而相关部门对此只能作形式审查,根本没有能力和手段作实质审查或真伪鉴定。此次欧典真相的揭出,也有赖于新闻媒体,如果让工商部门去欧洲调查,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位人士说,不少人质疑对于虚假广告的监管不力,而实际上,监测制度也不可能做得像网一样,覆盖住所有的虚假广告。

  多年代理广告案件的邓律师道出了背后的原因:广告法提出了广告必须真实、合法、清楚、明白的要求,但由于对真实性的界定不明确,也没有判定广告真实性的具体标准,所以执法人员凭自己的理解,难以正确执法。另外,广告法虽然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但是,什么是虚假,广告法中没有明确的标准。

  而工商管理部门的苦衷是,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广告,管理的部门是不同的,导致了管理权限的分散。

  从部门之间的职能看,药品、医疗广告须以卫生部门为前置,户外广告须以城管部门为前置;从工商系统内部的管理分工来看,省局、市局、分局及工商所4级都有管理权,容易出现管理的真空,造成“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

  免检标准模糊 欧典套上光环

  查阅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国家免检产品及生产企业名单,欧德公司的欧典地板赫然在列。

  依《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规定,欧典产品具备:质量长期稳定,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在行业内排名前列;达到或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3次以上(含3次)监督检查均合格;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

  业内人士质疑,欧典免检真是省级质监部门和国家质监总局按法定程序审查的结果吗?若是,两级质监机关何以竟不识欧典真面目?若不是,两级质监机关又凭什么给欧典颁发了免检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质检工作人员说,免检的很多标准相对模糊,反而“产量、产值”却一直是被规定的申报免检产品的重要量化评定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认为,以产量、产值指标来评选是不准确的,产量指标难以跟质量好坏接轨。

  业内人士称:免检标准的相对模糊,给欧典地板套上免检的光环,成为欧典欺瞒大众的原因。

  投诉没有引起警觉 “3·15”标志贴六年

  监管漏洞不仅出现在官方机构,在民间组织中也有体现。

  “3·15”标志是中消协代表消费者授予企业的信誉标志,为什么这样一个涉嫌欺诈的品牌竟然能连续6年贴上“3·15”标志呢?

  从中消协网站公布的“3·15”标志审批程序来看,审批需要经过3道程序:申报,初审,审定。需要考察企业的承诺情况、投诉情况、消费者的反映情况、市场销售情况、商品或服务质量状况等,需要征求行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最后由中国消费者协会办公会议审议确定。

  据报道,消费者投诉欧典地板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显然不是具有“3·15”标志的商品所允许。但是,这些都没有给欧典地板获得“3·15”标志形成任何阻碍。业内人士由此推断,中消协是否严格审批“3·15”标志值得怀疑。

  环境标志认证若严审 欧典谎言不可能成真

  欧典地板在往日的宣传报道中称,其为木地板行业惟一连续两次获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进口品牌。于是疑惑出现了:如果认证程序如此严格,欧典的真相会发现不了吗?

  从“欧典地板”的宣传中得知,对欧典地板认证申请,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曾组织了11个部委局的专家组成了认证委员会,对欧典地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依据相关标准,认证委员会在一年内三次对欧典地板进行海关抽样检查、跟踪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意见。经过严格审查,认为其产品质量、环保质量、品牌消费的认可度均完全符合标准。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以上情况属实,如果确实经过严格审查,欧典谎言成真不太可能。

  行业协会未挺身而出 欧典地板终瞒天过海

  如果说工商部门、消协和广告商这些“外行人”被“欧典”谎言蒙蔽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地板行业协会也被欺骗,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事实上,随着行政权力逐渐退出市场领域的微观管理,为形式各异的行业协会提供了成长空间。由地板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组建的地板行业协会遍布全国各地。

  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主席高志华对媒体称,“欧典”被曝光前,他就向“欧典”负责人指出过其存在的问题。

  业内人士称,目前我国许多品牌的地板都是典型的“销售型企业”,根本没有生产厂和技术研发,贴牌生产在地板行业是公开的秘密。那么,全国各地的地板行业协会为何没尽早向消费者揭穿“欧典”的弥天大谎呢?

  “地板委员会和各地板商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也没有对其处罚的权力。”中国地板专业委员会吕秘书长道出了自己的无奈。

  如不严格评审程序 受害者还是消费者

  欧典事件是个非常典型的标本事件。

  分析事件整个过程,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职能部门严格起来,相信欧典地板也不会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尽管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苦衷,但也无法消解消费者的质疑。毕竟,任何一种商品的流入市场,都必须有其准入条件;任何一项荣誉的授予,都有其评选条件。无论是准入条件还是评选条件,都必须是相当严格的,而职能部门就是这些条件的制订者、检查者和执行者。但当他们只是制订条件,而不严格履行检查和执行权时,消费者就只能被蒙蔽,成为厂商高额利润的牺牲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