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学校咋成“废品收购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09:05 四川在线

  近日,红古区海石湾第二小学的部分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完成学校下达的缴“废”任务,不得已当了一回破烂王——从小商店里收购啤酒瓶、纸盒等废品交给学校。18日,当学校再次对学生下达“任务”后,气愤地家长拨通了兰州晚报热线8403333投诉。(《兰州晚报》3月19日)

  据家长介绍,每学期开学初,该校都会通知学生交废品。“啤酒瓶26个,纸盒大概

10公斤左右。”家长说:“定任务量是老规矩了,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有五六年。”为此,一些不喝酒的家长也开始喝啤酒,为孩子准备这些废品。“一次就要给学校准备这么多(废品),一些家长拿不出来只就掏钱从附近的小卖部里收购。”收废品当天,每个班就会派出一名学生负责登记,如果哪个学生如果交不够,星期一老师就会请家长。呵呵,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呀,本来是知识的殿堂、承担培养人才的学校却变成了“废品收购站”,我知道这是不是为众人辱骂的“教育产业化”。中国的教育“土壤”似乎总会“长”出他国没有的“怪新闻”,或许这也可以当作是“中国特色”吧!

  从家长的口中,我们可以得知,这样的“交废品史”已经有五六年了,但不知道为何一直都没有人愿意或者敢“检举”、“揭发”,或许这由我们长期的“沉默是金”性格决定了吧!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家长们“沉默”了五六年了,终于开口了,终于“爆发”了,我不知道这种“沉默后的爆发”是出于一种无奈还是勇敢,但不管怎样,“爆发”后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也意味着家长们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复苏,这让我感到欣慰,感到庆幸,欣慰这种勇气,庆幸这种觉醒。很多时候,对“权力滥用”的“沉默”其实是一种无形的“纵容”,是在将事情推到更加可怕,更加危险的地步,而此时恰恰需要及时的“爆发”。

  对此,一位姓张的老师解释说“是学校经费不足,让学生收废品是为了勤工俭学,弥补经费的不足”。我可以相信这位老师的话,但只是部分,不是全部,学校经费不足或许是很现实,但通过这种强制学生交废品的做法显然是有悖常理的。本来,为了勤工俭学这是“好事”,出发点是善意的,但却办成了“坏事”,结出的果子是“酸”的,一些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完成“任务”开始喝啤酒了,更有一些就直接在废品站购买,这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而且完全背离了勤工俭学的目的。经费不足并不是可以将“乱收费”变得“合理”起来,学校经费不足,可以向上级反应,争取财政的支持,属于学校与主管部门的事,而不是学生的事,家长的事,这经费不足的“胆子”不该由学生们与家长承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