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蟹教授”喂螃蟹吃“补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12:51 新闻晚报

  中华绒鳌蟹,又称大闸蟹,膏肥味美。长江口是河蟹的主要产卵场,它成了上海人最爱的水产美味之一。近几年,市民们却发现大闸蟹的吃口越来越差了;蟹农也抱怨,河蟹长到一两多不再长了,怎么“僵掉了”?在今天揭晓的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榜单上,保卫这道重点美食的英雄出现了!

  大闸蟹被迫严重偏食

  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立侨,是一位与大闸蟹打了14年交道的“蟹教授”。

  陈教授说,绝大多数蟹农仍用传统的方式给蟹投喂单一饲料,如玉米、小麦、小杂鱼、冰鲜鱼等,这样被迫偏食的河蟹出现营养不均衡,这不但使幼蟹出现性早熟,还导致成蟹规格偏小,膏脂不丰满。

  “还有不少蟹农误以为螃蟹喜欢腥味,在水里大量投放冰鲜鱼。其实河蟹不但对腥味不敏感,还会造成水质污染。”最容易在河蟹中流行的是“抖抖病”,河蟹养殖业每年因此损失几十亿元。由于病原体至今还不清楚,蟹农们被动使用抗菌素和激素等药物,又严重影响了大闸蟹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泥地蟹塘成了实验室

  河蟹的生长期一般为两个秋天,之后就达到性成熟,繁殖后便逐渐死亡。因而生产中养殖的大规格优质蟹比例较低,这成为河蟹养殖面临的一个难题。1993年,陈立侨通过基因调控,在国际上首次培养出四倍体河蟹的幼体,这一突破为培育优良蟹苗奠定了基础。

  为了研究螃蟹的摄食和营养,陈立侨教授把野外泥地和蟹塘当成实验室,在校内实验室搭起了小蟹塘,把实验室当成了家。“我只要看看泥地里的洞,就能说出哪些洞里有蟹,有什么蟹。”陈立侨说。

  每学期买近千斤河蟹

  14年默默攻关,成就了今天的成功。陈教授为大闸蟹绘制出了一张营养图谱,从它们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脂类、脂肪酸、部分维生素、微量元素、能量利用,到各种营养物质同繁殖、发育、性器官发育的关系;从酶和分子水平的消化机制,到营养免疫学,都了如指掌。

  陈教授发现,不同性别的河蟹、不同生长阶段的河蟹,其营养需求都不一样。他说:“蟹农们还有一个误区,就是‘重女轻男’”。陈教授是提出营养素会影响雄蟹生殖内分泌、精子质量的第一人,他强调,只有精子质量保证了,蟹苗的种质才有保证。

  如今,他的实验室每学期都要买近千斤的河蟹作研究。他还制定了适合河蟹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标准,研制了2个仔蟹、3个幼蟹和2个中成蟹七个实用配方,三个预防性早熟、抗病添加剂配方。20多种蛋白质和氨基酸、10多种维生素全浓缩在一粒粒量身定制的饵料里。经市科委专家鉴定,这一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还申请了3项国家专利。

  “大补丸”节约一半成本

  如今,陈教授研制的独门秘方已实现了产业化。3年来共生产全价配饵13639吨,添加剂892吨,推广到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等全国各大主要河蟹生产区,新增产值约1.5亿,直接经济效益4230万元。

  制成的适合不同性别、不同成长阶段大闸蟹的全价饲料,被蟹农戏称为螃蟹的“十全大补丸”。说起饲料的研制过程,陈教授还提起了一段趣事———螃蟹吃东西喜欢趴在水底下,且爬且嚼。但开始时,他并不知道螃蟹这一习惯,做的饲料都浮在水面上,螃蟹翻着白肚皮咬了几口就不吃了。而如今产业化的饲料,已做成了耐水性的“膨化食品”,沉在水底2小时不会化,完全迎合了螃蟹们的食用需求。作者:□记者 许可臻 摄影陈焕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