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这堂“选修课”延续了两年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5:05 浙江日报

  “可乐瓶小的0.1元1只,大的0.2元1只,旧报纸0.5元一斤,……”这些话听起来像是“捡破烂”的行话,但却是出自一群大学生之口。

  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在2003年底自发成立爱心帮困基金会,两年多来,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宿舍收废品,全部所得一方面用于资助龙泉住龙中心小学6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为本学院贫困学生解“燃眉之急”。

  2003年新学年开学,外国语学院大一的学生们通过调查发现,学院贫困生比例较高,有的学生家境困难程度超出常人想像。同学们很想以自己的行动帮这些贫困的同学一把。但钱从何处来?于是大家想到了宿舍里平日丢弃的旧报纸和空饮料瓶等废品。能不能收集起来,积少成多,作为帮困基金?

  2004年3月9日,第一次废品收集行动开始,尽管事先有心理准备,但同学们敲开一个个宿舍门时,还是碰到了不少异样的眼光:大学生收废品,这也太不体面了!但当同学们卖完废品拿到有整有零的14.5元钱时,他们百感交集。

  从此,在每个月特定的时间里,爱心基金会的干事们都轮流到各个宿舍收废品。2004年暑假,学院10名学生在龙泉市住龙中心小学支教时,发现该校有部分学生因家境困难面临失学。回校后,他们把收废品累积所得的900元寄到该校,为3位学生送上了一年的学费。到今年3月,大学生们共资助了住龙小学6名贫困学生。

  辅导员朱莹告诉记者,学院去年迎新时,同学们一边接待新同学,一边安排专人拎着大袋子收饮料瓶和地上的废报纸。而学院现在举行大型活动,也总会看到同学们抢收“战利品”的身影。

  从当初的羞答答到现在的坦然以对,爱心基金会的同学们两年多来心理上成熟了许多。三年级有个杭州女孩,周末从家里返校时,总不忘带回几个空饮料瓶和扎旧报纸的丝绳。外语学院女生比例大,以前搬废品时女生们一个楼层一个楼层地跑很吃力。后来,越来越多的男生也从观望发展到主动参与。

  “这边是草稿纸和旧报纸,那边是空牙膏管和可乐瓶……”记者在05日语班的一间学生宿舍内看到,阳台一角整齐地堆放着各类废品。陈志极同学告诉我们,现在同学们都已经习惯了将这些东西留起来,统一回收。

  爱心基金会现任会长丁玲说,现在不但外语学院的同学们习惯了把寝室里的废品放到指定的地方,连学院的老师也很支持。记者今天采访时,外语学院一位老师还打电话,说办公室有一批废品,叫同学们去拿。

  爱心基金会筹来的钱除了用于帮助失学儿童外,最近还给学院里28名贫困生发放了春节返乡车费补贴。

  “累并快乐着”。从最初的几十元,到现在的几千元,爱心基金会伴着同学们的点滴努力在壮大。同学们也学会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办法,如收支两条线、定期公示收支情况、每项支出要经过审批等。

  两年多来,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环保和节约意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关心社会和他人。所以,尽管有时收废品很脏很累,还经常耽误吃饭和娱乐的时间,但内心都有一种成就感。

  而曾任外语学院辅导员的段雪辉老师坦言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同学们能坚持到现在,二是没想到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了这么多东西。这种同学之间无形的教育是课堂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本报杭州3月23日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