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植树造林绿满中原 徐光春李成玉等省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6:11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植树造林绿满中原 徐光春李成玉等省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本报讯(记者平萍李铮)3月23日上午,中原大地春光明媚,绿上枝头。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省军区领导徐光春、李成玉、王全书、叶冬松、祁正祥、李新民、李长铎、王明义、张世军、张以祥、夏清成、贾连朝、王菊梅、史济春、刘新民、陈义初、曹建新、赵金声、李其明、张宝明等在郑州邙山水土保持生态园挥锹铲土,与省市直属机关干部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的邙山水土保持生态园,曾是一块风沙地,如今经过几年建设,已成为郑州市封沙锁尘的一道屏障。“植树造林绿化邙山,建设生态森林郑州”的标语格外醒目。上午9时许,徐光春、李成玉、王全书等省领导身着便装来到邙山水土保持生态园,一下车就拎起铁锹与干部群众一起投入紧张的劳动。

  挖坑、扶苗、培土,徐光春一边熟练地栽树,一边向郑州市和惠济区的负责同志询问城市绿化建设情况,他高兴地对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说,“刚才我在路上看到了你们‘建设绿色大氧吧、打造郑州后花园’的标语,不错,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种好树木,建设绿色生态很重要。”徐光春叮嘱说,一定要全面理解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内涵,一个现代化城市不仅要高楼大厦,不仅要宽阔的马路,还要搞好绿化,要用树木来改善我们的人居环境。省会郑州既要抓好新区建设,抓好旧城改造,又要搞好绿化工作,努力使郑州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绿城。徐光春还建议郑州市可以多种植一些常绿树,能够让冬天的城市也充满绿色生机。

  明媚的阳光下,汗水顺着脸颊滴入泥土,在接连种下十六棵大叶女贞后,徐光春兴致勃勃地对一起劳动的同志们说,“树木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还有利于美化我们的人居环境。据有关部门测算,一棵树会产生很高的综合价值。植树造林往往被比作建设‘绿色银行’,就是因为植树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还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大力鼓励农民植树造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植树造林。这对农民来说,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也是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李成玉一边忙着挥锹铲土,一边指导一起植树的干部:“要把树苗扶正,把松土踩实,然后将土围成一个挡水圈,水浇上后就不会流失。”他一口气种了十几棵树苗。

  在植树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徐光春说,植树造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植树造林的效益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而且对全社会形成一种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造林绿化既是改进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造林绿化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我省有林地面积达到了40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了1.3亿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了22.6%,实现了林地面积、蓄积量和覆盖率全面增长。但是,我省人口密度大,林业资源相对较少,生态环境脆弱,林业建设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林业建设步伐,着力改进生态环境,省“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6%以上,林业产值达到600亿元。最近,省政府又印发了《创建林业生态县实施方案》,要求到“十一五”末,全省要有三分之一的县达到林业生态县标准。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造林绿化的重要作用,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徐光春说,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5周年。25年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投身义务植树活动,为我省造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全省各地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义务植树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要认真贯彻实施《河南省义务植树条例》,严格落实每个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提高义务植树的尽责率,按照《条例》要求,我省有4500万人应进行义务植树,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有4100万左右的人参加了义务植树,也就是说还有几百万人没有能够参加义务植树。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绿化祖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植树造林成为全省上下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徐光春最后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全省各地一定要积极行动,真抓实干,努力完成今年的造林绿化任务,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完成“十一五”规划打好基础,为中原崛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②9

  3月2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省长李成玉等与省市直属机关干部在郑州市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⑧3本报记者陈伟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