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为主”才是医改愿景的上上策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00:00 新华网 |
赵小婷 广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钟南山称,医疗资源的投入方向必须改变,要将更多的医疗资源投入社区医院为主的预防体系中。(《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3月24日) 钟南山作为一位长期从事预防医学的专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认为医疗改革必 须走“预防为主”的路子,无疑给医疗改革开了一剂清醒的处方,面对医改的乱象,他的观点很值得我们深思。曾几何时,我们过分地强调了“治病救人”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多建医院才是社会医疗福利的保障,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预防医学被忽略了,用全力抢救病入膏肓的病人代替了医疗上的防微杜渐意识,结果是“亡羊”也未“补牢”,得不偿失。大量的医疗资源无端地浪费在救助生命的末端,形成了事实上的伪医疗关怀弊端,岂不知“预防救人”比 “治病救人”更具医疗科学内涵,更符合医疗伦理,更符合爱护生命的要义。 国外的发达国家无不把“预防为主”作为整个国家的医疗重点来认真对待,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重病大病只占据小部分的医疗资源的重要原因,更是医患矛盾不十分突出的关键所在。正如钟南山所介绍说,从1963年到1998年35年间,美国成功地将冠心病的死亡率降低了59%,中风的死亡率降低了64%,这是举世瞩目的成就。而美国的经验,就是确立“早期诊断是重点”的医疗预防总体思路,把大部分医疗资源用来建立以改变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等为目标的卫生预防机制。所以,国外先进国家的预防医学成功实践很值得借鉴。 “因病致贫,因贫致病”是医疗改革急需解决的社会难题,通俗印证这一现象的说法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做过什么医疗预防和检查,甚至很少吃药打针。但是一旦吃药打针就已经是重病大病了,甚至一辈子仅仅住了一回医院就再也没有机会出院了。造成这种遗憾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卫生预防机制,上演了“怕花钱看病”到“花大钱治病”的尴尬医疗现状。正如民间所说,小病不防住,大病防不住。 要实现“预防为主”的医疗新思路,在广大的农村必须大力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水平,使农民能够有意识和能力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相应地就必须尽快增加农民合作医疗预防和看病的报销比例。在提交广州市人大审议的2006年计划草案中,广州市政府提出,今年要把参加农村医疗合作的农民比例增加到85%以上,这无疑是实现农村卫生预防机制的好兆头。对于城市而言,就必须加大对社区医院等基层预防体系的投入和建设,实现“早防早诊早治”,这就要求首先要有“预防为主”的意识,其次要有医疗建设资金投入方向的转变,第三要有适合社区医院等基层预防体系建设的医疗人材。 医疗改革的最终出路在于“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病救人”。与其把巨额的医疗资金放在重病大病的抢救上甚至临终关怀上,还不如将它们用到“预防为主”的科学医疗上,让弱病小病者得到预防医学的提前关爱。在我们的医疗改革进入攻坚期的今天,我们应该迫切意识到“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别等到了病入膏肓,我们才想起“预防为主”的好处来。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