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何为学术腐败?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03:34 新京报 |
围绕打击“学术腐败”所造的声势,可能只是转移了人们对于真正的学术腐败的注意,削弱了人们对这类现象的思考和批判。 近年来,高校教师抄袭剽窃、论文造假之事频频见诸报端,“学术腐败”也成为公众和媒体描述高校弊端时常用的词汇。然则何为学术腐败?按照媒体、公众、政府官员乃至业内批评者的一般用法,学术腐败就是或者主要就是抄袭剽窃。不幸的是,这是一个错误的 观念。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去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都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足以败坏学者的声誉,但却不是学术腐败。学术腐败是滥用权力在学术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出卖文凭是学术腐败;为获得和保持发展教育和学术所需的稀缺资源(如学校升格、排名、资质、学位点、重点学科、研究基地等等),而进行的许多“公关活动”是学术腐败;为争夺各种研究基金而投其所好、巧立项目是学术腐败;掩盖学术丑闻、包庇抄袭者是学术腐败;教育和研究机构中的统计掺水、申报作假和在某些场合强迫人说假话也是学术腐败。他如操控学术评选活动、分配资源任人惟亲、学术刊物买卖版面、编写教材中的制度性抄袭、学术领域各种形式的行贿受贿、利用师长身份占有学生劳动成果以及收纳徒众、经营宗派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学术腐败。 然而,时人所谓学术腐败通常并不包括或者很少包括上述种种现象,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名为学术腐败的这些现象,在高校及学术研究机构并不少见。比如各种改头换面的买卖文凭,是某些机构创收和积累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而为了获得教育和学术发展方面的更多资源,大大小小的造假、贿赂和其他不当行为也被视为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类现象即使不是直接源自于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中那种高度行政化、等级化和计划性的体制,也与这种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些现象或者习焉不察,或者无可奈何,或者不愿触及,结果,学术腐败的帽子就被戴到那些迫于发表压力而想投机取巧的个人头上,而这些不幸被逮住的倒霉蛋便成为媒体、业界批评者甚至政府主管部门抨击“学术腐败”现象时拉出来示众的活靶子。 毫无疑问,抄袭剽窃是一种恶习,而且这种恶习的蔓延也已经到了危险的程度。人们再也不能袖手旁观,甚至也不能只限于谴责类似的行为,而必须有所行动。然而我怀疑,围绕打击“学术腐败”所造的声势,可能只是转移了人们对于真正的学术腐败的注意,削弱了人们对这类现象的思考和批判,而没有对这些更具根本性问题的批判性思考,没有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即使全国上下都建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或者其他什么委员会,抄袭剽窃的风习也不会被真正杜绝,学术腐败也依然故我。 作者 梁治平 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