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肩“扛”出新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08:27 红网-湖南日报

  

一肩“扛”出新生活

  来自农村的送气工,期待这个城市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本报记者 刘尚文 摄

  本报记者 肖建生

  3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市教育街的共青团液化气供应站,采访这里的农民工。走进门,只见这些农民工,正把一瓶一瓶液化气扛出大门,然后捆在自行车上,一部自行车要捆上4瓶液化气。他们骑着单车,冒着还有寒意的蒙蒙春雨,消失在小巷深处。

  目前,长沙市共有10多个这样的液化气站,有送气的农民工近500人。虽然长沙市的一些单位已经改装天然气管道,但仍有70%以上居民依然使用瓶装液化气。送气,给农民工提供了舞台。

  共青团液化气供应站有农民工20多人,来自湖南、湖北等地的农村,最大的42岁,最小的21岁,负责长沙市开福区、天心区10多万户居民的液化气供应。东到燕山街,西到湘江岸边,北到大王家巷,最远的到了火车南站,来回10多公里。他们每天骑着单车,在长沙城里穿梭奔走,每月平均送上门的液化气达1万多瓶,每人每月平均送气600瓶。不论是夏天38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还是寒风呼啸的严冬,不论是赤日炎炎,还是大雨滂沱,还是皑皑白雪,他们都是随叫随到。

  记者跟着几个农民工出去送气,来到新世纪商住楼,恰好碰上停电,电梯不开。怎么办?几个农民工望了望高高的楼层,为了及时把液化气送到用户家中,他们把30多公斤重的一瓶瓶液化气,从一楼扛到5楼6楼甚至8楼10楼。尽管累得汗流如雨,但他们没有喝用户的一杯茶,抽用户的一支烟。擦干身上的汗水,他们又急急忙忙地往回赶。因为用户要求送气的电话不断,他们不能耽误时间。回到供气站,往返花了1个多小时。可是有谁能够想到,他们跑这一趟,只有2元的收入呢?望着这些送气农民工汗流浃背的背影,记者深深地感到了他们工作不平凡的意义和极其可贵的责任心。他们只是默默地劳作,像一群辛劳的蜜蜂一样。

  在液化气站,记者采访了一个叫彭春华的农民工。彭春华个子不高,今年32岁,在液化气站送气已经2年多了。他来自宁乡县流沙河镇赤新村,家里有奶奶、父母、妻子、孩子,一家生活来源除了父母亲种田之外,主要靠他在外打工挣钱,他用肩膀“扛”起了一家人的生活。他告诉记者,他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每天早晨6点多钟起床,然后赶一公里多路,早上7点钟到站里上班,晚上7点钟下班。每送一瓶收入2元,每天送气20瓶,每月可以收入1200元左右。

  到城里打工,开销也大。彭春华说,租房每月200元,买牙膏、肥皂、理发等各种生活开支100元,吃饭每天都是吃盒饭,一个月450元。因为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吃药都得自己掏钱。碰上钢瓶漏气,还要负责维修,维修费也是自己出。因为他不抽烟,不喝酒,所以省下了一笔开支,这样大约1个月可以给家里300元左右。因为没有钱,他没有能力在城里买房子,没有能力把妻子和小孩接到城里来住,没有能力让孩子到城里上学,也没有时间回家,甚至没有钱买衣服,平常就穿站里发的工作服。

  记者问彭春华有什么要求和想法时,他说:“我们送气的农民工待遇太低了,这与我们的劳动强度悬殊太大。希望能够给我们送气工增加一点收入,那就太好了!”

  采访归来,记者很有感慨,城里居民的生活离不开这些送气的农民工,是他们艰辛的劳动给城里人带来了方便和舒适,这些农民工在付出艰苦劳动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得到多一点的报酬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