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热血十八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08:27 红网-湖南日报

  

热血十八湾

  题图:十八湾通村公路。张谨 摄

  本报记者 张湘河 通讯员 杨建军 陈勇

  阳春三月,黄灿灿的油菜花把湘西山区渲染得春意盎然。淅淅沥沥的春雨中,记者驱车开上了通往吉首市社塘坡乡十八湾村的村级公路。

  这是一条在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公路。4米多宽的公路两侧,一边是斧劈刀削般的绝壁,一边是令人心悸目眩的深涧。山风拂过,仿佛崖移路摇,让人心悸。50多个大弯小弯转过后,汽车终于爬完了这5.3公里公路,来到了山顶的十八湾村口。

  去年8月17日,也是一个雨天,也在这个村口,时任国家交通部部长的张春贤高度评价十八湾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人震撼,感动”。

  去年12月24日,刚刚走马上任的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省委召开的领导干部会议上,再次提到十八湾:“我印象很深的是湘西吉首市社塘坡乡十八湾村的群众,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公路。他们那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那种通过艰苦努力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现状的志气,正是湖南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今年召开的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自治州代表团讨论会上,张春贤又一次表扬了“十八湾精神”。

  十八湾,这个仅有62户、272人的苗寨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

  十八湾村三面是悬崖,仅西北面与腊尔山崇山峻岭相连。

  山高路自险,十八湾人上下山只能依靠一条在悬崖陡坡上踩出来的小路,路长5公里,“大弯十八个,小弯数不清”,苗寨也因此得名。

  1987年6月29日,58岁的村民龙长春突患急性阑尾炎,6个汉子抬着他往山下赶,心虽急却走不快,老人疼死在半路上。2001年正月,患病的村民麻前兴也在半路上咽了气。

  1990年通电入村,全寨青壮劳力出动,30多根水泥电杆,竟花了一个月才抬上山。

  因为路险,村里人养猪也只能熏成腊肉自己吃,想拿到山下墟场去卖,一头猪4个小伙子抬,还常常摔得不见踪影。即使号称最能爬山的湘西黄牛也常常摔死,村主任麻先忠提起就摇头,“光我家就跌死过4头牛”。

  山上土地肥沃,可村民们却不种经济作物,因为挑下山去会“豆腐盘成肉价钱”。1999年,村民麻仲云看到辣椒行市好,头一热种了3亩,收获季节到了,可他一算账,1500多公斤辣椒挑下山去所费工时实在不合算,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辣椒烂在地里。

  尽管党和政府多年扶持,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但路仍像一只魔爪死死地扼住十八湾的咽喉。1999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638元,多半人家属贫困户,光棍汉一大群。闲来唱苗歌,歌词也苦涩———

  人人都讲山路难,哪比我家十八湾;

  阿妹挂破绣花裙,阿哥磨烂铁脚板。

  (二)

  解放以来,一任任党支部都曾组织群众修路,但几十年过去了,陡峭石崖上的那条小路也只是稍稍凿宽了几寸,添上了几块青石板。

  大山,塑造了十八湾人倔强的性格。2000年春,也是一个油菜花开得黄灿灿的季节,当吉首市村级公路会战如火如荼时,十八湾人坐不住了,竟冒出了一个祖祖辈辈都未曾动过的念头:在那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通村公路!尽管他们知道市里只能给予炸药、雷管等支持;尽管有人计算过,这个仅160个劳动力的苗寨至少要投工10万个以上才可能把路修通;尽管山下的人讥笑他们想在那“猴子都爬不上去的悬崖”修路是“做梦”;尽管连请来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惊叹其艰险“超出规定”……但十八湾人铁了心。

  11名党员开会,“能带领大伙修路”的麻金文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全体村民开会,“做梦都想修路”的麻先忠当上了村主任。在全体村民大会上,麻金文眼含泪花宣布:“市委龙书记带着工作组住到村里来了!市里支持我们修公路了!十八湾千年的苦日子要到头了!”

  十八湾像过苗家“四月八”一样沸腾了。

  25名在外打工的青年从广东、江苏等地赶了回来。其中有个叫麻国南的年轻人正在广州开车,月收入2000多元。听到消息后,当天辞了工作,带着妻儿赶回了十八湾。他说服妻儿只用了一句话:“修路不出力,对不起先人和后人。”

  麻德海在吉首市区开餐馆,闻讯后高兴地一口气喝下了半斤酒,嘴一抹对合伙人说:“生意你管,我修完路再来”。

  85岁的麻正财老人拄着拐杖来了,“举不起锄头,我帮着捡小岩头也好”;69岁的龙凤仙,老伴和儿子均已去世,她带着媳妇和两个孙子上了工地。

  村主任麻先忠告诉记者:“全村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到10来岁的小伢儿,只要动得的,都上了工地”。

  2000年4月8日,十八湾通村公路开工了。

  (三)

  路,在一寸一寸延伸。

  一年过去了。2001年5月,当公路修到最险要地段时,村支书麻金文和村主任麻先忠带着50多人索性卷着铺盖、带上锅碗住到靠近工地的一处悬崖下。削下树枝当筷子,铺捆稻草便是床,一住就是110天。

  口渴了,掬一捧山泉水润润喉咙;衣服汗透了,烈日下光着膀子继续干;手磨破了皮,抓把土揉揉,血水伴着泥水往下流,石壁上至今还依稀可见血手痕。晚上蚊叮虫咬是小事,一次,一条酒杯粗的五步蛇居然爬进了村民麻金银的被子里……

  麻金文在悬崖边掀石头,用力过猛,随着石头扑出了悬崖,幸亏旁边麻金池眼疾手快,扑上去抱住了他的双腿,硬生生地把他拉了回来。另一工地上,麻老三正在挖土时,一声巨响,垮下来的土埋住了他大半个身子。

  55岁的老党员麻国任时常胃痛,可他始终坚持在工地上。有时胃痛得受不了,便用锄头把顶在胃部忍一忍,一次竟痛得昏了过去。2001年8月的一天,他终于累倒在工地上,抬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老人已是胃癌晚期。躺在床上,他仍惦念着修路,告诉家人说“我出不了工,不要吃那些好的”,硬要家人将仅有的50公斤大米捐到了工地上。两个月后,麻国任去世,留下的遗愿是“把我埋在看得见公路进村的地方。”

  党和政府时刻关注着十八湾。当公路修到半山腰一段长400多米、高500多米的悬崖时,上任不久的市委徐书记带着一支专业工程队及时赶来了———就是这处悬崖,工程队竟报废风钻机4台,损耗钢钎近百根。

  专家介绍,十八湾通村公路是目前湘西工程最艰巨、地质最复杂、建设周期最长的一条通村公路。国家交通部公路司有关负责人亲临现场时叹为观止,称其为“湘西通村公路奇观”。据统计,当这条5.3公里的路修通时,已投入劳力工日12万个,开挖土石方30万立方米。有人作了计算,若将这些土石按长、宽、高各一米首尾相接,竟可从十八湾一直排到常德市去。

  (四)

  2004年1月18日,十八湾通村公路终于修通了。

  没有欢呼,没有庆典,已经累透了的全村老小伫立村口,默默地看着这条他们奋战了1300多个日夜才修通的公路,任山风吹落他们大滴大滴的泪水。

  路通了,村民们与一家公司签订了种植青蒿的合同,去年全村种青蒿747亩,仅此一项便收入25万元。“今年要搞1000亩以上。”村主任麻先忠踌躇满志。

  路通了,当年种辣椒卖不掉的麻仲云种起了反季节蔬菜,“1000多公斤反季节白菜,只花80多块钱租个车来拖一次就行了”。

  路通了,2005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00元。家家户户都买来了彩电,一栋栋漂亮的砖砌小楼开始取代土坯房子。

  路通了,孩子们沿着公路到山下去上学,村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路通了,勤劳能干的十八湾青年汉子不仅受到了本乡本土姑娘们的青睐,还有6个来自广西、四川等地的姑娘嫁上了山……

  十八湾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通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